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廣化寺

莆田市

0.0評分

來自 0 條用戶點評

人去過

|

人想去

我去過 我想去

背景簡介

廣化寺座落在市區西南郊2公里許的鳳凰山(又名南山)之麓,是著名的閩中古剎,被評為福建“十佳”風景區之一。寺初建於南朝陳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始名“金仙庵”,後擴建為寺。唐景雲二年(公元711年),睿宗皇帝賜名“靈巖寺”,宋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改名“廣化寺”。 宋代是廣化寺的鼎盛時期,當時有10院,下轄120庵,僧眾達千餘人。山門若市,香客如雲。現建築群是清光緒初年依舊制重修的。近年來,在海外僑胞熱心贊助下,廣化寺又進行全面的整修擴建。總面積三萬二千多平方米,建築面積已達一萬六千多平方米,整個佈局以照壁、牌坊、山門、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上為藏經閣)、祖堂(上為臥佛閣)為中軸線,坐北向南,全長385米,氣勢磅礴。兩側翼建有寬敞的百柱廊廡,把整個建築群緊密地連成一體。寺的整體結構嚴謹,佈局勻稱,表現出閩南古寺院建築傳統風格。寺內有趙樸初親筆題寫的“萬德莊嚴”匾額。左廂依次為臥佛閣帝的功德堂、溪聲閣、水雲鄉、尊客堂、伽藍殿、五觀堂(上為庫房、後為香積廚)至鐘樓;右廂依次為臥佛閣旁的般若堂、看山樓、方丈、煙霞窟、淨行堂、祖師殿、學戒堂至鼓樓。左上方新建了一座宏偉的觀音閣,內供一身高達八米的觀音像;右上方新建小南山地藏殿。 在寺前左側普門庵前,還有宋乾道元年(1165年)前建成的仿木樓閣式釋迦文佛塔,五級八角形,高30米。塔室空心,內壁嵌有石級,供人登援,可至各層塔門外。外壁和迭澀間浮雕佛像、雙頭羽人、飛天樂伎和花卉鳥獸等圖案,精緻美觀。塔檐仿磚瓦雕刻,有凌風飄舉之勢,其建築藝術,為八閩少有,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放生池左右兩側新建了四座五百羅漢堂。寺的整體結構嚴謹,佈局勻稱,表現出閩南古寺院建築傳統風格。主殿大雄寶殿建在高2.7米的基台上,為抬樑式殿堂結構。殿高22米,面積達837平方米。天王殿前有兩座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所建的石徑幢,高約3米,其中一座刻有《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咒》,這是研究梵文漢譯與本地方言關係的珍貴實物資料。寺內有趙樸初親筆題寫的“萬德莊嚴”匾額在“莊嚴國土,利樂有情”八個大字。 廣化寺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內香火鼎盛,朝聖者絡繹不絕。市區有公路直通山門。 千年古剎廣化寺座落在市區鳳凰山麓。鳳凰山亦稱南山、南湖。這里松柏蒼翠,山泉鳴澗,清幽寧靜。人行其間,綠蔓牽衣,別有一番禪意。相傳千年之前,滔滔東海之水,直湧至南山腳下,行雲流霞與青翠松柏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無比生動的畫卷。故有“南山松柏”佳景之稱。 廣化寺始起於南朝陳永定二年(公元558年)。這裡原是邑儒鄭露三兄弟結廬講學之所,鄭露三兄弟世稱“南湖三先生”。後來,有一位金仙禪師到此潛修佛道,鄭氏三兄弟受禪師感化, 遂舍廬為庵,取名“金仙庵”,亦名“金仙院”。這便是廣化寺的前身。隋開皇九年(公元598年),來自天台山的無際禪師募資擴建為“金仙寺”。唐景雲二年(公元711年),長老志彥應召入宮講《四分律》,奏聞當年無際禪師持誦《法華經》,因受靈應石湧白泉的事,睿宗遂賜寺名“靈巖寺”,並由大書法家柳公權書匾,以此名重一時,成為八閩一大叢林。宋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始改名為“廣化寺”。 廣化寺左側,至今矗立著一座建於宋乾道元年(1165年)前的釋迦文佛塔。塔為石構仿樓閣式,五層八角形,高約30米。塔室空心,頂作藻井, 內壁嵌有石級,可登上各層塔門外。外壁和迭澀間浮雕佛像、雙頭羽人、飛天伎樂和花卉鳥獸等精美圖案,塔檐仿磚瓦雕刻,有鳥革羽軍飛、凌風飄舉之勢,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是研究宋代建築和文化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廣化寺雖幾經興衰,此塔卻依舊如故,保存至今,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1961年,此塔被列為首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廣化寺現在佔地總面積33公頃,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石砌圍牆長達1公里。中軸線貫穿照壁、牌坊、山門、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上為藏經樓)、祖堂(上為臥佛殿)等,全長385米,由海拔25米逐漸升高至63米。兩側翼建有寬敞的百柱廊廡,把整個建築群有機地聯成一體。左廂依次為功德堂、溪聲閣、水雲鄉、尊客堂、伽藍殿、五觀堂(上為庫房)、鐘樓等;右廂依次為般若堂、看山樓、方丈室、煙霞窟、淨行堂、祖師殿、學戒堂、鼓樓等。左翼復建觀音閣,右翼新建地藏殿。放生池兩側、鐘鼓樓兩翼,各建羅漢堂,供奉五百羅漢塑像。大雄寶殿建在高2.7米的基台上,高​​22米,面積837平方米,雄偉莊嚴,為福建諸名剎之冠。殿內盤坐釋迦佛、藥師佛和阿陀佛三尊大佛,兩側台座排列十八羅漢。 寺前迎面聳立著一座高大的牌坊,上書“南山廣化寺”五個遒勁大字;內側一面,書“莫向外求”四個大字,頗具禪意。進得山門,過放生池,拾級登上天王殿前平台,這裡豎著兩座宋治平二年(1065年)建造的石經幢,五層八角,刻有《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咒》,是研究梵文漢譯與本地方言關係的珍貴實物資料。 廣化寺最佳旅遊季節 廣化寺一年四季都風景優美,其中以秋季最為好看,那時菊花盛開,古剎裡檀香菊香相互融合,非常好聞。

特色

廣化寺附近有好吃的春捲和蕪糕。蕪糕是把一些薄荷草(俗名溪蕪草)放在鋪糯米粉的蒸籠底部,蒸煮後,蒲荷味滲進米糕,香氣襲人,是獨特之糕點。

標題

背景簡介

特色

開放時間

交通

電話

溫馨提示

門票

其他

認證碼: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