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山西省

地勢人口 約3400萬人 今天天氣

25

“表裏河山”的省份 山西的地理特徵是該省的週邊有黃河流過,而境內又有不少山脈,因而它具有“表裏河山”的美稱,意指“外面有河、裏面有山”。 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從山西流過,在吉縣附近形成了世界聞名的黃河壺口瀑布。該瀑布落差可達30米,水霧澎湃,氣勢磅礴;距壺口十幾公里的河津段又有氣壯山河的“龍門三激浪”;此外還有陽泉的娘子關飛瀑、運城鹽湖、陽城蟒河等,這些都構成了“表河”。 此外,山西境內有五嶽之一的恒山、佛教聖地五臺山以及天龍山、靈空山等眾多國家級、省級風景名山,這些山不僅是華北地區的“屋脊”,也構成了山西的“裏山”。 古戲臺 山西戲曲歷史悠久,特別是晉南地區是我國戲曲的發祥地之一,所以人們把山西稱做是“中國戲曲的搖籃”。 山西共有54種地方戲曲,種類居全國之首。因而,作為中國戲曲發展重要標誌的戲臺自然也就很多。據統計,至今山西保存的古戲臺有2886座,其分佈幾乎遍佈山西各個地區,其中最古老的元代戲臺有6座。據戲曲史學家研究,元代是中國戲曲大發展的時期。當時的山西省南部,村村有廟,有廟就必有戲臺。 位於臨汾市魏村牛王廟的元代戲臺更是全國馳名。它建於1293年,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戲臺。元代的戲臺大多採用樂樓形式,平面呈正方形,三面有牆,正面當台口,無前後場之分。戲臺的建築結構為“井”字形框架,頂部有單簷歇山頂或十字歇山頂兩種形式。古戲臺是研究中國戲劇發展史的寶貴的實物資料。 古建築 山西古代建築居全國之冠。現存元代以前的木結構建築450多處,占全國現存同期建築的70%以上。山西古建築不僅數量大,而且種類繁多。古代寺觀、宮殿、石窟、雕塑、壁畫、古塔幾乎遍佈全省各地,素有“中國古代建築博物館”、“彩塑、壁畫藝術的寶庫”之美稱。 山西境內有4座唐代木結構建築;3座五代時期的建築:平遙縣鎮國寺萬佛殿、平順縣大雲院正殿和龍門寺西配殿;還有建于宋元時期的太原晉祠聖母殿、大同華嚴寺等。 山西共有古塔280餘座,跨越了從北魏到清代1000多年的歷史。五台縣佛光寺六角形祖師塔,是北魏遺留下來的唯一古塔建築。應縣佛宮寺釋逸塔,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木結構高層建築。太原天龍山童子寺燃燈塔,洪洞縣廣勝寺飛虹琉璃塔,五臺山塔院寺白塔,永濟縣普救寺鶯鶯塔等,在我國古建築中都有獨到之處。 在山西古建築中,城池和民居佔有重要地位。平遙城和城牆是全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和城牆。為明代所建,城高10米,周長6.4公里之多。城內古寺廟、市樓、街道、店鋪都保留了原來的格局和傳統風貌。襄汾縣丁村民居,是明清時期山西典型的民居,集中反映了山西古老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 石窟藝術 山西是石窟藝術的寶庫,石窟寺和摩崖石刻遍及全省達46處之多,其中著名的有雲岡石窟、天龍山石窟、羊頭山石窟和龍山石窟等。雲岡石窟位於大同市西16公里武周山南麓,是我國著名三大石窟之一。它依山而建,東西綿延1公里,現存主要洞窟53個,佛像、菩薩、飛天等造像5.1萬餘尊。石窟鑿於北魏,從開鑿到完工歷時近50年,參加開鑿的工匠達4萬多人。石窟中石雕眾多,大的高達十幾米,小的只有幾釐米,形態神采都很動人,在我國藝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天龍山石窟位於太原市西南20公里天龍山腰東西兩峰,共21窟。各窟開鑿年代歷經魏、齊、隋、唐四個朝代,以唐代為最多。石窟中雕像體態生動、姿式優美、刀法洗煉、衣紋流暢,是石刻藝術中的精品。 羊頭山石窟位於高平縣城東北18公里的羊頭山。鑿於北魏太和年間,共有石窟40余洞,充分體現了當時的藝術風格和雕刻水準。 龍山石窟位於太原市西南20公里的龍山山巔,是我國罕見的道教石窟。開鑿于元朝初年,現存石窟8龕,分別刻有虛皇、三清、七真等道教諸神像40餘尊。雕工樸實,衣著莊重,與佛教石窟藝術風格迥然不同,是道教石窟藝術中的珍品。
元宵節 農曆正月十五 鬧元宵是晉中地區最熱鬧的民間節慶活動,又稱鬧“紅火”。這天家家戶戶會在院子裏將石頭壘起來並在當中生火,以祈求一年的生活紅紅火火。此外還會舉行包括舞獅子、耍龍燈、踩高蹺、劃旱船、耍霸王鞭、扭秧歌、點花燈、放焰火、供社神等民間活動,熱鬧非凡。 龍抬頭節 農曆二月初二 這一天有吃煎餅的習俗,百姓以此祈求一年平安。 盂蘭節 農曆七月十五 又稱“鬼節”,家家戶戶都會在這天祭祖掃墓。 重陽節 農曆九月初九 登高賞菊,吃特製的軟米油糕。
航空: 省內太原、大同、五臺山、長治都有機場,其中太原機場有航班直達北京、廣州、上海、天津、海口等30多個城市,大同至北京、西安等幾個大城市也有航班直達。 鐵路: 省內有從大同到風陵渡的同蒲線縱貫南北,另外還有石太線、京包線、京原線、太焦線、邯長線等鐵路線從省內通過,可以通達國內大部分大中城市。 公路: 1996年6月25日,長達144公里的太舊高速公路全線貫通,結束了山西無高速公路歷史。現在太舊高速出省可達石家莊市,形成新的石太高速公路。此外境內主要還有原平到太原的高速路、大同至北京的高速路、運城至風陵渡的高速路、晉城到陽城的高速路。現有公路3萬多公里,基本建成了以太原、大同、長治、臨汾、侯馬等地為中心的公路網,通過省內的國道有:108、109、207、208、209、307、309等,分別可達甘肅、寧夏、河北、北京、內蒙古等省。 水路: 無
山西省因地勢較高,東南面又有山嶺阻擋海洋氣流,故較鄰近的華北平原氣溫低,全省年平均最高氣溫為12—20℃,最低氣溫為-4—-7℃降水少,晝夜溫差較大,全年無霜期從北向南四至七個月。而這裏的春季風沙很大,所以到山西旅遊最好準備太陽鏡、帽子等物以防風沙。
山西文化歷史悠久,全省共有3處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雲岡石窟、五台山)、5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5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處中國歷史文化名鎮、4處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以及位居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最、共270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编辑]古迹與景點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有黃河壺口瀑布、五台山、恆山、北武當山、五老峰、雲岡石窟、晉祠等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大同、平遙、新絳、代縣、祁縣、太原。此外還有眾多著名山西民居:喬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莊園、曹家大院、渠家大院、孔祥熙故居等。 此外山西還是佛教與道教盛行,其中有中國佛教四大聖地之一的五台山,此外還有佛光寺、華嚴寺、應縣木塔、恆山懸空寺、解州關帝廟、永濟普救寺、卦山天寧寺、芮城永樂宮、平遙雙林寺、洪洞廣勝寺等地。 自然風光中亦有龐泉溝、五鹿山、綿山、卦山、五老峰、太行山紅色旅遊、壺關太行山大峽谷、晉城王莽嶺-錫崖溝、晉城雲台山(上游)、北嶽恆山、北武當山、黃河壺口瀑布、蘆芽山、萬年冰洞等地。 [编辑]文宛 山西盛行戲曲,其中包括有晉劇又名中路梆子、蒲劇、上黨梆子、北路梆子、道情、碗碗腔、皮影戲、祁太秧歌等。此外還有武術形意拳等。
山西歷史文化脈絡清晰,框架完整;山西文明進程從未間斷,影響深遠。山西歷史從舊石器時代發端,歷經堯舜禹和夏商周數千年的演進,到晉國和三晉時期已經形成有別于其他地域文化的顯著特徵。秦漢以來,山西歷史文化更加多姿多彩,燦爛輝煌。山西歷史文化的完整性、先進性和藝術性,對中華民族的形成發揮了重要作用,對華夏五千年文明產生了巨大影響,也使山西成為地方文化特色最濃厚的地區之一。 山西是華夏文明起源中心區域之一。史書中最早出現的“中國”一詞,指的就是上古虞舜時代的山西南部。在中國本土發生的文明中從堯舜禹到夏商周,山西地區的文化傳承從未間斷。 自古以來,山西就是中原華夏族與北方各民族文化交匯的天然通道,是中原農耕經濟與北方遊牧經濟衝撞對接的前沿陣地。上古時期,中原各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不斷增強,使得北方各民族逐漸融合于華夏族,接受了較為先進的華夏文化。到春秋後期,雙方的界限幾近消失。在明清時期的五個多世紀裏,山西商人從鹽業起步,發展到棉、布、糧、油、茶、藥材、皮毛、金融等各個行業,並把商貿活動由故里擴展到全國各地,甚至遠及今天的蒙古共和國、俄羅斯、朝鮮、日本等國。晉商的魄力之大、足跡之遠、財富之巨,讓世人認同了“無西不成商”的歷史事實。 山西地區的歷史演進,聯繫貫通了上下五千年的華夏文明,留下的3.5萬處文物古跡,國保單位119處,居全國第一。因此山西最有資格成為世人瞭解和欣賞華夏文明的“主題公園”。 山西歷史文化具有不斷變革和進步的鮮明特色,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山西歷史文化的發展證明,社會的變革和進步,既以先進思想為依據,又是新思想的搖籃。 春秋戰國時期,山西成為戰國法家、縱橫家、名辯家和兵家的發源地,也是先秦早期儒家的重要支脈,由此形成蔚為大觀的三晉儒學。這些進步思潮同處於百家爭鳴的時代,不僅有相互的砥礪和激蕩,也有相互的補充和促進,共同創造了具有進步特色的三晉文化。 在距今兩三萬年前的朔州峙峪文化遺存中,發現了數百件表面刻有人工痕跡的骨片,說明峙峪人可能開始了原始的雕刻藝術。從舊石器向新石器過渡時期的吉縣柿子灘遺址上,有兩處岩畫被視為人類最早的藝術珍品。距今四五千年的陶寺遺址中,出土了屬於早期夏文化的鼓和磬,太原義井出土的一音孔和二音孔陶塤屬於新石器時代的樂器。晉國大音樂家師曠以琴技和音律聞名,趙國人荀子則創立了藝術理論。離石的漢畫像石,蒲津渡的唐朝黃河鐵牛,元代晉南雜劇,都表明山西在人類文明演進中一直位居世界東方藝術苑林的前列。在眾多的藝術門類中,山西古建築及其依託古建而留存的壁畫、雕塑和石窟藝術,古城和民居建築藝術,成就更為突出,特色更加鮮明。
山西人習慣食用麵食,山西麵食也為其主要飲食方式及內容,其中根據面料及做工有更細的類別。包括莜麵栲栳栳、刀削麵、剔尖、擦尖、抿尖、貓耳朵、燒賣、沾片子、長子炒餅等。此外,為人熟知的一些小吃也盛行於三晉大地,其中包括灌腸、傅山頭腦、 平遙牛肉、上黨驢油火燒、潞城驢肉甩餅、壺關羊湯、長子豬頭肉。除了麵食外,貢米沁州黃小米也深受歡迎。 山西人在飲食中習慣添加陳醋,其中山西老陳醋最為著名。酒方面,汾酒最為著名。

Go China 專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