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四川省

地勢人口 8700萬 今天天氣

25

成都市:四川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地處成都平原中部,中國西南部交通樞紐城市,副省級城市,國家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是成渝鐵路、寶成鐵路、成昆鐵路、達成鐵路的交匯處。成都工業以電子、食品、機械、輕工、軍工為主;蜀綉和蜀錦、漆器為當地著名手工藝品[6]。成都市以「悠閒」著稱於世。 綿陽市:重要國防科研和電子工業生產基地,曾獲聯合國改善人居環境最佳範例獎,是中國唯一批准建設的「科技城」。中國的核武器研究基地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位於該市。 自貢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古代以盛產「井鹽」著稱,被譽為「千年鹽都」[6]。也是著名的世界地質公園,也被稱為「恐龍之鄉」和「南國燈城」。是工業重鎮,以化工、機械、紡織、新材料為主,科研機構數量位居全省第二。 攀枝花市:地處雅礱江與長江匯合處附近,境內鐵礦石儲量豐富,是中國西南地區最重要的鋼鐵生產基地,號稱「西南鋼都」、「釩鈦之都」,另有化工、機械等工業[6]。 瀘州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處長江、沱江交匯處,「瀘州大麴」為中國名牌白酒,瀘州有規模較大的天然氣田。瀘州還是長江上游的航運要港和四川鐵路運輸樞紐[6]。 雅安市:有2000多年歷史,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為西康省省會,1954年併入四川省。雅安地處大渡河流域,水利資源豐富,以雅魚、雅雨、雅女「三雅」著稱。 樂山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位處岷江與大渡河交匯處。境內的樂山大佛為世界最大佛像。煤、鐵礦產豐富,有機械、採煤、水電、紡織等工業[6]。 南充市:四川重要的農業城市,位處嘉陵江中部,為川北水陸交通樞紐,以石油、蠶繭、絲綢工農業和豬鬃出口著稱[6]。 廣安市:新興的城市,居於渠江畔,是中國改革開放、現代經濟理論及一國兩制的開創者和奠基人鄧小平的家鄉,有採煤、天燃氣及煤電等工業。 內江市:居沱江畔,成渝、內昆鐵路交通樞紐,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前為四川省製糖工業中心,號稱「甜城」[6]。現在冶金、機械工業比較發達。 宜賓市:處金沙江、岷江匯合處,因金沙江自宜賓以東稱為「長江」,故宜賓也被稱作「萬里長江第一城」。宜賓是四川的白酒釀製中心,號稱「酒都」,著名白酒「五糧液」就在宜賓。 西昌市:涼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是中國三大衛星發射基地之一。西昌市號稱中國的「太空城」。
四川民族風情多姿多彩,自然風光秀美豐富,月月都有豐富的活動節日。 元旦——龍池冰雪節 春節——自貢恐龍燈會、瓦屋山冰雪節 農曆2月15日——成都花會 清明節——都江堰放水會 4月1日——龍泉桃花會 5月份——天彭牡丹會、瓦屋山杜鵑節 6月24日——涼山火把節農曆 農曆6月10日——黃龍廟會 8月1日——塔公草原賽馬會 8月31日—— 合江荔枝節 9月9日——瀘州名酒節 10月中旬——米亞羅紅葉節
航空: 四川的航空事業發展很快,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已成為中國四大航空港之一。全省民用航空機場已發展到10個(成都、瀘州、宜賓、達川、西昌、南充、攀枝花、廣元、九黃、綿陽,2008年還將增加康定機場)。目前使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的航空公司有16家,航線140多條,可以直飛國內外眾多城市。成都-北京航線(全長1700公里),是國內主要幹線之一。此外,成都-上海(全長1782公里)、成都-廣州(全長1493公里)等均是重要的民航線路。宜賓、西昌、達州、瀘州等機場也有多條國內航線,它們是四川同外省進行政治、經濟、技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 鐵路: 現已建成寶成、成渝、成昆、內昆、達成5條鐵路幹線和三萬、小梨、資威、成汶、德天、廣嶽、攀枝花、廣旺、宜珙9條支線。 寶成線北起陝西寶雞,過略陽、陽平關進入四川,再經廣元到達成都,全長669公里,四川境內374公里,它是四川與全國溝通的第一條鐵路,又是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成渝線連接成都-重慶,一直通往貴州和華南地區,全程505公里;成昆線南接南昆線,是成都經昆明至廣西北海的主要鐵路線;內昆線是由內江至昆明的鐵路幹線;達成線是連接川北的鐵路幹線。 公路: 全省公路以成都為中心,幹、支線公路呈輻射狀分佈,同時,又輔以東西、南北線路的相互交織。主要的公路幹線有:川藏線,以成都為起點,一條經康定、巴塘、八宿林芝至拉薩,一條經康定、甘孜、昌都、那曲至拉薩;川青線,一條通往青海久治,一條通往青海玉樹;川陝線,一條通往陝西漢中,一條通往陝西安康;川隴線,一條通往甘肅臨夏,一條通往甘肅文縣;川渝線,以成渝高速和原川鄂路為主;川雲線,東路經隆昌、瀘州、貴州入雲南,中路經內江、自貢、宜賓入雲南,西路經西昌、攀枝花入雲南;川滇線,由川藏線上的甘孜、理塘經鄉城入雲南中甸。 成都汽車中心客運站是四川最大的公路客運樞紐站。成都—都江堰、成都—綿陽、成都—樂山—峨眉山、成都—雅安以及內江—自貢—宜賓,都有高速公路把省內各主要景點連成一體。 水路: 四川是全國水運發達的省份之一,長江橫貫全省,是水路運輸的幹線,並與岷江、金沙江等支線溝通,在境內形成了一個天然的水路運輸網路,全省有19個市、120多個縣和1400多個鄉可通航運,主要工業區和重要城鎮都有水運聯繫。
四川位於亞熱帶,因不同的地貌和不同的季風環流的交替影響,形成了獨特的氣候類型:東部盆地屬中亞熱帶和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川西高原屬高原氣候,海拔3000-4000米是寒溫帶,海拔4000-5000米是亞寒帶,海拔5000以上是永久冰雪帶。川西南山地有完整的垂直氣候分帶,從南向北是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暖溫帶、溫帶,然後與高原氣候相接合。 四川屬於季風氣候區,冬季在大陸幹冷氣團的控制下,空氣乾燥,降水稀少。在夏季暖濕的海洋氣候來臨時,有大量降水。盆地東部雨季為4-10月;盆地西部雨季為5-9月;攀西中北部地方雨季為5-10月。四川大部分地區年降雨量達1000毫米左右。四川的降水量區域差異很大,其規律是由東向西減少,盆地多於高原,盆東多於盆中。全川形成3個顯著和多雨中心區:盆地東部、盆地西部以及攀西中北部地方。 東部盆地年平均氣溫14℃-19℃,比同緯度地區高1℃。一月平均氣溫3-8℃,盆周略高;四月平均氣溫15℃-19℃;七月平均氣溫25℃-29℃,是全年最熱月份;十月平均氣溫15℃-19℃,接近該區年平均氣溫。四季分明:春季候溫10℃-21.9℃,長約3個月;夏季候溫高於22℃,長3個多月;秋季候溫10℃-21.9℃,長2.5個月;冬季候溫小於10℃,長3.5個月。
巴蜀文化 在四川各地的市井街旁,鄉村道邊,都會看到一間間獨具四川風格的茶館。人們坐在竹椅木桌前,手端茶館特有的蓋碗茶具,品著清幽的香茗。 遊客所看到聽到和感受到的這一切,正是巴蜀文化的具體表現。巴蜀文化與中國其他地域文化一樣,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悠久的歷史和鮮明的地域特徵。1986年四川廣漢發掘出三星堆遺址證明,早在4000多年前巴蜀文化就已逐步形成且具有相當程度的繁榮。 遠在2000多年前,“蠶叢之國”的四川即開闢了西南絲綢之路,以成都為起點,經雲南,過緬甸,入印度,遠達中亞及歐洲。通過這條路輸出了盛產於四川的絲綢、布匹、瓷器和茶葉;輸入了寶石、玉石、珍珠、海貝和玻璃。開拓了四川與其他地區的文化交流。當時的蜀錦就以圖案豐富,織紋精巧,色彩豔麗而被視為中國文化的象徵。 巴蜀文化的發展,使四川文人薈萃,英才輩出,中國已故川籍著名文學家郭沫若在他的名篇《蜀道奇》中寫道:“文翁治蜀文教敷,爰產楊雄與相如。詩人從此蜀中多,唐有李白宋有蘇”。除詩中所提到的教育家文翁、詞賦家楊雄、司馬相如、詩人李白、文學家蘇軾以外,中國古代大詩人杜甫、陸游、黃庭堅等都在四川長期生活過。杜甫詩作的三分之一創作於四川。 文學創作的繁榮,帶動了四川古代印刷業的發展。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代四川成都的印刷業就與京城長安齊名,成為全國最繁榮、最重要的印刷中心。到宋代,四川的雕版印書業就進入了黃金時期,有“宋時蜀刻甲天下”的記載。 多民族聚居區 在幾萬年至十餘萬年前,四川就有了人類棲息,到了商朝,已形成一個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區。今天的四川居民主體,是由古代多民族融合而成的漢族,此外還有50多個少數民族。 彝族是四川境內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大小涼山與安寧河流域。彝族是一個古老且具有獨特文化的民族,男女老幼都喜歡披一件羊皮氈,俗稱“擦耳瓦”。彝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曆法。農曆六月二十四是彝族人民最盛大的節日——火把節。 羌族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岷江上游的茂縣、汶川、黑水、松潘、北川等地,羌族男女均穿白色或藍色麻布長衫,外套羊皮背心,男包頭巾,女纏頭帕,衣領上鑲一塊繡有精美圖案的銀牌,腳穿勾尖繡花鞋。農曆十月初一是羌族的年節。羌族歌舞豐富多彩,即興而唱。羌族居住的碉樓都是以碎石片為材料徹成,最高可達十三四層,經數百年而不傾塌。 四川境內的每個少數民族有自己鮮明的特性與獨特的生活方式、傳統和歷史,但這並不影響民族之間的和睦相處。少數民族和漢族一起參與社會和民主進程之後,發生了深刻變化,儘管過去的文化和習俗仍是日常生活的組成部分,但義務教育所發揮的作用,對國家政治、經濟、文化事務的參與,正迅速改變著他們的傳統觀念及生活方式。
四川歷史悠久,地大物博,自古以來就享有“天府之國”的美譽。四川有人類活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萬年以前。在四川東部的巫山縣( 現屬 重慶市),科學家發現了距今202—204萬年前的人類頭骨化石。在川中的資陽縣,出土了著名的“資陽人”頭骨化石。在川東的銅梁縣(現屬重慶市)、川中的資陽鯉魚橋、川西平原的成都羊子山以及四川盆地西南的漢源縣,發現了大量古人遺留下來的生產工具和獸類遺骨,時代大致在幾十萬年到一二萬年前。這些考古遺存和遺跡,便是四川先民生息勞動的最早的證據。 大約1萬年以前,四川進入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物,如磨光石器、陶器、家畜遺骸等,在東起長江三峽,西至甘孜、阿壩的全川範圍內廣泛分佈,迄今發現遺址200處以上,表明新石器革命的種子已經撒遍了巴山蜀水. 四川新石器文化的重要遺址有巫山(現屬重慶市)大溪遺址、綿陽邊堆山遺址、 岷江上游遺址、大渡河和青衣江遺址、西昌禮州遺址、成都遺址、廣漢三星堆遺址文化第一期。其中最重要的是廣漢三星堆遺址。這裏發現了密集的居址,大量磨光石質生產工具、陶器、動物遺骸,以及工藝品,表明已經達到新石器的全盛時期。由於新石器文化的高度發展,引起了川西平原腹地文明要素的逐漸產生。大約4000年前,在廣漢三星故地出現了早期城市,原始形態的刻劃文字和青銅器,一個古文明中心於那時在四川誕生。而這一時期,正與史籍所載“三代蜀王”角逐爭雄局面的結束和川西平原政治的一體化相一致,表明一個植根於社會而又淩駕於社會之上的國家政權產生出來。這個政權,便是早期的蜀王國。 四川在中國古史傳說裏佔有重要地位。據中國上古時代流傳下來的各種文獻記載,約在西元前30世紀,華夏始祖黃帝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為妻,蜀山氏女生子高陽,便是名揚中華、跡遍海內的帝顓頊。 古文獻還記載夏禹在川西高原岷山地區和川東重慶治水。也有文獻說大禹生於西川石紐,地在今北川縣。這些都是遠古四川與中國各地存在頻繁的經濟文化往來的證據。 古蜀先民的故事一直在四川流傳,古蜀王魚鳧、柏灌和開明王等在西蜀大地上從事農耕文明的傳播,並創立了蜀地最早的國家。西元前5世紀中葉,開明王九世將都城從廣都樊鄉(今雙流縣)遷至成都,並在此地建築了城池,命名是取其“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之意,那便是最早的成都城了,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這是歷史上所稱的蜀,而在四川東部還有巴,巴人源于荊楚之地,逆流而上,在今大巴山一帶建立了奴隸制國家巴國,後也被秦惠文王所滅。這也是為什麼四川又有巴蜀之稱的原因,另外四川還有一個別稱就是蜀,四川也簡稱川。 四川在古時屬梁州,秦朝統一中國後設置蜀郡,西漢時司益州郡,魏晉時期分為梁益二州,宋朝時設置益州、梓州、利州和夔州四路,合稱為“川陝四路”,簡稱四川路,這便是四川一名的來歷。 在今天,我們在橫斷山脈仍然可以見到許多原始部族社會殘留的一些習俗,如白玉縣的父系氏族社會,如道孚縣紮壩和絨須卡的走婚,還有一些偏遠山區的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婚俗。我們應該以更為關注的目光來關注橫斷山脈,關注四川的西部群山,關注它們的過去,關注它們的將來,關注一直在群山中繁衍生息的它的子民!

Go China 專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