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福建省

地勢人口 3126萬 今天天氣

25

福建之名 因境內有福州、建州兩府,各取其首字而得名。周以後,這方水土的名稱歷經變易。唐開元二十一年(733年),設福建經略使才開始出現福建。 [编辑]「閩」之名 「閩」的最早記載見於中國上古時的百科全書《山海經》中的《海內南經·卷十》:「閩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閩中山在海中」[3]。漢代許慎所作的字典《說文解字》中說:「閩,東南越,蛇種」,定義閩人是崇蛇的種族;可以作為佐證的是「閩」字的寫法,而古人稱蛇為長蟲,可解釋為「閩為山地,多出蛇蟲之類,故門下增蟲字,以示其特性」,但此解釋並未得到史學界的證實。 除「閩」之外,福建還有過「七閩」、「八閩」之別稱,現習慣稱「八閩」。「七閩」最早記載見於《周禮·夏官·職方氏》,書中說:「職方氏掌天下之圖,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國、都、郫、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七閩」起初是專指周朝時散居在今福建和浙江南部的七支以蛇為圖騰的閩族後裔部落,如唐代的賈公彥所作的《周禮疏》中說:「叔熊居濮如蠻,後子從分為七種,故謂之七閩也。」,後來演變成泛指福建。 1752年福建圖 福州 1933年全國人民臨時代表大會福建代表出發合影 南平 同安文車鼓 福州閩王祠 福建茗茶白毫銀針 所謂「八閩」,是因為宋朝時稱為福建路,置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南劍六個州及邵武、興化二個軍,共計有八個同級行政的機構,因而得名。 [编辑]「閩東」 閩東,指福建東部閩江中下游及東北部山區的廣大區域,臨台灣海峽和東海,行政上包括福州和寧德。其中福州五區八縣和寧德的古田,屏南兩縣通行福州話,寧德的其他縣市多通行福安話。此外中華民國政府統治的連江縣(馬祖)亦屬於閩東。 [编辑]「閩中」 指莆田,以及三明的部分地區。三明市市區轄梅列、三元兩區,包括永安市、尤溪、大田、明溪、清流、寧化、沙縣、泰寧、將樂、建寧9縣。尤溪、大田通行閩南方言,三明、永安、沙縣通行閩中方言,寧化、清流通行閩西客家方言,泰寧、將樂、建寧、明溪通行閩贛方言。莆田市包括仙遊縣和荔城區、城廂區、秀嶼區、涵江區。 [编辑]「閩南」 閩南,指福建南部九龍江、晉江流域的區域,臨台灣海峽,行政上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漳州、泉州、廈門三地,經濟較為發達,故又有閩南金三角之稱。此外,中華民國政府統治的金門縣亦屬於閩南。 閩南地區為著名僑鄉,漳、泉兩地移民,又稱閩南人,是大多數海外華人和台灣本省人的祖籍地。通行閩南語。 西部毗鄰閩西地方,與客家地區過渡,亦有客家話分佈點,如:詔安縣秀篆、官陂、葛霞、太平、紅星等鄉鎮、雲霄縣、南靖縣、平和縣的部分地區,本地區的客家人亦有人移民到台灣。 [编辑]「閩北」 閩北,指福建北部的閩江上游地區,武夷山脈北段的東南側、戴雲山脈西北側。行政上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南平地區以及三明的部份地區;東靠寧德市、西對江西省上饒市和鷹潭市、南挨三明市、北臨浙江省麗水市。是海外華人的祖籍地,通行閩北語。 [编辑]「閩西」 閩西古代指福建最西端的州郡汀州,除龍岩城區和漳平外,其餘各縣均為客住縣,偶有山客,即畲族,系客家四州之一,此地也為移民台灣、南洋、四川等地之客家祖籍地之一,以武平縣劉光第,永定縣吳伯雄等為代表。現在則是福建最西邊的地市龍岩市(包括新羅區,漳平市,永定縣,上杭縣,連城縣,武平縣,長汀縣,華安縣)。永定土樓為世界文化遺產。
元宵節:每年的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燈節”。到這一天家家戶戶一大早即把五牲、果子、酒菜、紙錢等供在桌上,向天宮神燒香祭拜。從十三日到十七日的5天裏,大街小巷家家戶戶都點綴著美麗的花燈。街上供應湯圓,福建民歌《賣湯圓》中唱道:“賣湯圓,賣湯圓,元宵的湯圓圓又圓……”正是“元宵吃湯圓”的真實寫照。 端午節:福建的端午節不僅有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而且還要舉辦抓鴨子的活動。這是一種考驗人們體力、毅力和技巧的民間體育競賽。競技場一般設在海上或河上,從岸邊騰空伸出幾根多米長的圓木柱,上面塗滿滑油,木技的末端安裝著一隻盛鴨子的小木箱,箱子有一個活門。參加競技者要登上木梯,走過這根伸向海裏的圓木柱,到了末端,用手拉開小木箱的活門,鴨子就掉進水裏,同時人也躍入水中去抓鴨子。通常,十幾隻鴨子,在一個多小時內便被勇士們抓光。
航空: 建省主要有福州長樂國際機場、廈門高崎國際機場和晉江、武夷山民用機場。 鐵路: 境內主要鐵路幹線有鷹廈鐵路、來福鐵路,均實現了電氣化改造。主要支線有漳泉肖鐵路、橫南鐵路、漳龍坎鐵路(2000年底與廣梅汕鐵路梅州站接軌),福建鐵路將開闢向南的“第二通道”,主要鐵路客運站有福州和廈門。省內主要車次有:福州-武夷山、廈門/泉州-武夷山、福州-龍岩、福州-永安等。 公路: 現公路通車里程有4萬公里。5條國道,其中2條國道幹線,一條從同江到三亞,另一條從北京到福州。此外為福州到蘭州的316國道,福州到昆明的324國道,廈門到成都的319國道。還有29條省道幹線通鄰浙江溫州,江西瑞金、橫峰,廣東梅州、汕頭等地。福州-泉州-汕頭高速公路的同安-龍海段已建成通車。 水路: 福建海運自古發達,元時泉州為世界大商港之一。目前沿海港口碼頭泊位達50多個,已與上海、香港和世界上60多個港口通航,有福州、廈門、泉州、東山、城澳、松下等對外海運口岸。其中,廈門和高雄之間有定期貨輪直航,內河航運則主要以閩江為主。
福建屬溫暖濕潤的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西北有山脈阻擋寒風,東南又有海風調節,溫暖濕潤是福建氣候的顯著特點。年平均氣溫15℃-22℃,平均降雨量1400-2000mm,是中國雨量最豐富的省份之一。夏秋之交常受颱風的影響,但總地來看,福建是一個全年都適宜旅遊的地方。
各個福建歷史源遠流長,科學文化曾盛極一時。5000年前,先民們就在此生息繁衍,創造了可與仰韶又化、河姆渡文化相媲美的曇石山文化。三國時因造船業和航海技術發達,福建成為孫吳的一個水軍基地和對外通商口岸。南宋和元代,泉州成為世界上最大商港之一,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通商關係,形成了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明代鄭和七下西洋多次在福建駐泊,招募水手,修造船舶,從福建揚帆出海。清同治五年間,在馬尾創辦福州船政局和中國第一所海軍學校;成為中國近代海軍和造船工業的搖籃。福建歷史上人才薈萃,湧現出一批在中國歷史上有影響的傑出人物,如天文學家蘇頌,世界法醫學鼻祖宋慈,思想家、文學家李贄,音韻學家陳第,學者、書法家黃道周、蔡襄,文人嚴羽、楊億、柳永,史學家鄭樵、袁樞,民族英雄鄭成功、林則徐,思想家、翻譯家嚴複、林紓,鐵路建設專家詹天佑等。他們以自己的膽識和獻身精神,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福建在上古時代原為越族人居住區。越人身體矮小、短面、鼻形廣、眼睛圓而大,習慣傍水而居、善於駕舟行筏、有「斷髮紋身」的習俗。秦在福建設置閩中郡,有名無實,只是虛設,秦朝並未能對閩地實施直接管轄,而仍由被秦降級為君長的原閩越王進行管理。[4] 漢高帝五年(前202年),漢朝劉邦封越王勾踐的後代無諸為閩王,封福建為閩越國,都城設於東冶[5]。無諸在武夷山城村修建閩越王城。 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派大軍滅閩越國,焚燬城池宮殿,舉國遷往遙遠的長江淮河一帶內地。西漢末年在今福州設東冶縣,隸屬會稽郡(今浙江紹興一帶)。 三國時期,福建屬東吳,開始有少量漢人移居福建,遂設置建安郡,出現了福建歷史上第一個城鎮——晉安(即今之福州)。 魏晉及南朝梁時期,建安郡先後分設為晉安、建安、南安三個郡。漢人移民有8個姓氏較多:林、黃、陳、鄭、詹、邱、何、胡。 隋朝廢三郡置泉州,後又改為建安郡。 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設福建經略使(軍區長官職稱),始出現「福建」之名。 五代十國時期,福建先為王審知兄弟的閩國,後來為南唐所據,區劃名稱幾經變遷。 宋朝置福建路,統轄六個州(福州、建州、泉州、南劍州、漳州、汀州)與兩個軍(邵武軍、興化軍)。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設福建行中書省於泉州,三年後省會遷福州。 南宋時,泉州發展成國際著名的港口,市內形成大批外國僑民(主要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定居的居留地「蕃坊」,當年留下的清真寺一直保留至今。 明朝置福建布政使司後,又改路為府。宋代的六州兩軍以及後來改稱為八個路或八個府的區劃建制(「八閩」的由來)。 在明代,倭寇經常襲擾福建,政府宣佈海禁,福建正常的海上貿易受阻。明末清初1645年(清世祖順治二年)7月19日唐王朱聿鍵,在福州(福京天興府)登基,年號隆武。1646年10月6日被清軍俘虜。此後,國姓爺鄭成功家族以「延平郡王」之姿,先後以廈門和台灣為基地繼續抵抗清軍大約40年之久。 清朝時福州是與琉球國(現日本沖繩)貿易的規定口岸。清代,在福建本土,增設了福寧府和龍巖州、永春州。 清聖祖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攻克台灣,鄭氏王朝滅亡。併入福建省版圖。直到清德宗光緒十二年(1886年)台灣才單獨設省。1895年的《馬關條約》台灣主權交予日本,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放棄台灣主權。 1842年的《南京條約》將廈門和福州闢為通商口岸,向外國商人開放。1902年在廈門還開闢了鼓浪嶼公共租界。在洋務運動中,左宗棠開辦福州船政局及船政學堂,成為近代中國海軍的搖籃。 1883年,中法戰爭期間,法國襲擊了馬尾軍港。 福建還是近代西歐傳教士人數最多也最活躍的省份。 辛亥革命後,歷屆政權均設置福建省。1933年,19路軍兵變,福州成為中華共和國臨時首都。 多山的福建在近代一直未能修建鐵路(直到1956年建成鷹廈鐵路),因而阻礙了該省經濟的發展以及與內地的聯繫。 1949年國共內戰後,福建省分屬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政府進行實質管轄,雙方的行政區劃中也都設有福建省。
閩菜 起源於福建省閩侯縣,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其中福州菜、廈門菜是閩菜的代表,但民間也有根據地域而劃分為分為漳州菜、泉州菜、三明菜、邵武菜等類型。由於福建地處東南沿海、盛產多種海鮮,使其長於烹飪海鮮。閩菜除了一般調味料外,還有蝦油、蝦醬、酸杏等;又較突出『糟』味,有紅糟、白糟、糟等之別,味道方面,注重清鮮、酸、甜、咸、香,在宴席中最後一道菜一般都是時令青菜,取「清菜」之意。製湯則有『一湯十變』之譽,烹調方法上以溜、蒸、炒、煨、燉最為常見,著名的菜餚有佛跳牆、魚丸、紅糟雞、閩生果、淡糟香螺片,雞湯汆海蚌等。 福州菜:清淡,偏於酸甜,其湯鮮味美,豐富多種變化。 閩南菜:即台灣菜之經緯,善用甜香,講究佐料,尤其使用醬料沾食之菜色較多。 閩西菜:稍偏鹹辣,具有濃厚山區的風味。

Go China 專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