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浙江省

地勢人口 4677萬 今天天氣

25

文化之邦 浙江悠久的歷史創造了輝煌的吳越文化,浙江大地上文物古跡比比皆是:杭州的六和塔、嶽飛墓、飛來峰造像和寧波天一閣、溪口蔣氏故居等28處文物古跡被國務院列入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浙江人傑地靈,曾湧現出蘇東坡、白居易、王羲之、吳昌碩、蔡元培、金庸等文化名人以及無產階級文化先驅魯迅等。如今,遍佈全省各處的許許多多富有影響的博物館和紀念館,無疑是這些大師們留給這片故土的豐富文化遺產。 絲茶之府 浙江全省盛產綠茶,有西湖龍井、開化龍頂等享譽海內外的知名品牌。全省的綠茶出口量占全國綠茶出口量的二分之一。 浙北杭嘉湖地區,至今一直是絲綢的主要產地,有關種桑養蠶的風俗活動豐富多采,許多習俗仍保留至今,有軋蠶花、吃蠶花飯、進香、踏青、祀蠶神等。 這裏湖泊眾多,水網密佈。大運河縱貫南北,古鎮風貌至今猶存。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中國六大水鄉古鎮中,浙江就佔有其中的三席(西塘、南潯、烏鎮),徜徉於小橋、流水、人家,懷古、思鄉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古風民韻 浙江各地星羅棋佈的水鄉村落中,至今仍保存有許多明清時代,甚至更早期的古建築、古民居。 那世外桃源般的田園風光,樸實憨厚、聚居而居的民風民俗,使得龍門、諸葛、芙蓉、蒼坡、郭洞、俞源、大昌、前童、廿八都等一大批原來“養在深閨人不識”的小村鎮,正越來越多的為都市人所神往。
八月觀潮 錢塘江古稱羅刹江,發源於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交界的蓮花尖,乃是浙江第一大江,它經杭州之南注入東海。錢塘江潮來之際風浪險惡,古書之中早有記載。古人由於不明錢塘大潮的成因,故流傳著吳子胥化為潮神,引來大潮的民間傳說。 錢塘江潮屬於湧潮,每每海潮初漲之際,浪花翻滾,逆江而上,咆哮奔騰好似一道白色的水牆。這既是所謂的潮頭。待到潮水經過之處,開始隱隱可聞沉悶的雷鳴之聲,而後便似鐘鼓齊鳴,聲震十裏。隨著錢塘江江口的逐漸變窄,潮水逐漸形成如立波,再後,就互相湧積相推,層層疊疊,掀起了一道蘑菇雲般的激浪,刹那之間,真是動人心魄,蔚為壯觀! 觀錢塘江潮,始于漢魏時期,直到南宋,風氣漸盛。自此,八月觀潮成為了杭州的一大節日,這一風俗一直延續至今。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是人們對錢塘大潮的評價。由於錢塘江的改道,觀潮的地點也歷經變化,現在,觀賞錢塘江潮水的最佳地點位於海寧八堡,此處已修建了丁字堤岸,令觀潮更為方便、安全。 觀音香會 每年農曆二月十九觀音聖誕日,六月十九觀音成道日,九月十九觀音出家日,為普陀山三大香期。此三月之初十前後,國內外信徒紛紛上山,十八、十九日達到高潮。十八日三大寺例行莊重的祝誕普佛和觀音法會,通常有上千僧眾和信徒參加。晚上數千人在圓通殿內外坐香,齊誦大悲觀世音名號。翌晨,三步一拜上佛頂山。十九日中午,各寺庵上大供,由住持帶班頂禮祝福,設齋供眾,晚上舉行隨課普佛。此時,大眾齊聲唱念頂禮諸佛菩薩名號,拜願此起彼落,莊嚴肅穆。同時,普門、地藏、普賢、文殊諸殿誦拜各類經懺,寺內燈燭輝煌,通宵達旦。香會期間,各地信徒及旅遊觀光者常達一二萬人。 三大香期起源于觀音應化誕生或成道等日。據載,唐元和年間(8O6-82O),觀音化身龐蘊之女靈照,製作魚籃供父修禪,後代父涅磐,涅磐之日,傳為觀音誕日。陝西省西安五臺山回光寺,舊有元代至正元年(1341)僧普明所撰碑記,載隋仁壽年中(6OI-6O4)此山有毒龍殘害生靈,大士化比丘,以妙智力,伏彼妖術,朝廷建寺請為住持。翌年六月十九日,恬然寂滅,於空中現瑞麗相。是為六月香期之來歷。另有傳說,二月十九日為大士轉劫誕生日,六月十九為捨身披度日,九月十九日為得道日。 佛誕節 夏曆四月初八日為釋迦牟尼佛誕生日,稱“佛誕節”,是佛教界最隆重節日。是日,各大寺都要根據佛經中有關佛誕生時感九龍吐水洗浴聖身之記述,用各色香水灌洗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太子像(即釋迦牟尼佛誕生像),稱為“浴佛”。“浴佛”法會肅穆莊重,儀式一般在大寺中舉行,屆時,預先在樓上或別處安置太子像1尊,並在大殿置盆1只,以便太子像請下後安置。四眾弟子聞板上殿,搭衣、持具,依位次排班對立,聽引磐鼓聲轉身向上頂禮三拜,問訊畢,仍轉身對面立。接著由引禮師2人執引磐,執事6人,托香花盤2人,侍者l人,主法居後組成的“迎請隊伍”聞磐出班,向上問訊,在大眾同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聲中,由2師引禮並行前導,魚貫上樓,恭迎佛像。到後,按序分班立,大眾同唱《稽首皈依大覺尊》贊,主法卜香,展具、頂禮三拜,接念“南無本師釋迎牟尼佛”,請像緩步下樓。至大殿時鐘鼓齊鳴,主法請像安座金盆畢,鐘鼓聲亦止,念佛聲停。主法上香、展具、頂禮三拜或九拜。拜已,呼:“我佛如來有沐浴真言。”維那師接雲:“謹當宣講!”大眾同唱《沐浴真言》三遍,接唱《菩薩下雲中》贊,以香湯浴佛,至“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畢,主法聞磬聲頂禮二拜,恭說頌詞,大眾仍對面肅立靜聽。主法再頂禮三拜,大眾同唱《佛寶贊》,接唱“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偈,以贊佛功德,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繞佛畢,回向,三皈依,最後唱“浴佛功德殊勝行……’偈結束,功德圓滿。 浴佛法會期間,施主常設齋供養三寶,廣植福田。此外,也於佛誕日舉行“放生”等活動。 燈會 金華最具特色的民間藝術娛樂活動是燈會,人們通過迎、燈,以示驅邪除瘟,去災祈福,求五穀豐登、人畜平安。平時燈會都在元宵舉行,因此,元宵節又稱“燈節”。一般於農曆正月初十起燈,甘日散燈,十四、十五、十六三日最興。   舊時迎龍燈,程式繁瑣講究,禁忌尤多。紮制龍頭之竹,必須“偷”。其“偷”法,察准適用竹後,至夜集人砍之。砍畢,於竹根處放上紅包,鳴炮而去。新制的龍頭板和橋燈板“偷”法亦然。被偷者領取紅包,不管補償如何,引為吉利,從不責怪。龍頭經精心紮糊和彩繪完畢,用兩方小紅紙障目,待迎燈之日,行“出位”儀式將龍頭抬至廳堂,案上供奉五穀、糖果、糕點,由道士“請龍神”後,才啟去小紅紙,曰“開眼”。爾後,村人香燭朝拜。迎龍燈者須火浴淨身,然後扛燈橋,放火炮“出門”至曠場,使全村燈橋相接,整條龍、燈齊全,才出發上本保殿,意為會諸神。村坊越大,燈橋越多,燈隊就越長。再後,按俗定路線游龍。游龍時,隊伍最前列為德高望重的老人,手捧香盤,上置香爐的蝴香者,次為挑“火炮擔”、“蠟燭擔”者,再次為扛“雙頭鑼”及“虎頭牌”者,後才是龍頭。高擎魚、蝦、蟹散燈的孩童無禁無拘,可占執香之前,可伴燈橋之側,亦可隨龍之尾,謂“巨龍出遊,蝦兵蟹將開路、護駕”,龍燈游田野,稱“踏青”、“察麥”。人眾路窄,不免踩壞麥苗,然無人責怪。游龍時,要“跳燈”、“團燈”。 廟會 金華各地,舊時廟會眾多,尤以農曆八月十三日胡公大帝廟、會最盛。屆時善男信女燒香拜佛,絡繹不絕,商賈雲集,百貨陳雜,除舉行午迎佛”等俗定儀式外,還有表演“迎大旗”、“三十六行”、“翻九樓”、“迎台閣”、“演大戲”等娛樂活動。光緒《金華縣誌》中記載:“所謂好淫伺是也。一會之興,有煙火,有戲班,且多至十餘”。 現在,各地廟會活動仍經常舉行,但封建迷信活動已基本廢除,為演戲、放電影、迎龍燈、遊藝、展覽等活動所替代。廟會多被改造成娛樂活動會、物質交流會和文化節。 祭灶神 每年的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古傳謂送灶神上天,又曰臘臘廿三,該日大家小戶大搞衛生掃除灰塵,古時新市有用竹油盞架或紙轎為肩輿焚燒之俗。今用赤豆糯米飯冬青柏葉祭灶神,把灶君堂(設在柴灶上部)裏的泥塑菩薩或灶司馬(俗稱灶家菩薩即黑面菩薩,古今新市的孩子貪玩,不注意面部衛生,如面部骯髒不堪,就被家人責為弄得灶家菩薩一個)張揭下來,備用香燭對天焚燒後,換上新灶神像。晚上全家合歡共食赤豆糯米飯,輔以白糖、豬油、糖桂花攪拌,吃得香甜可口,終年難忘。這一風俗綿延千餘年。 祭蠶神 新市地區自商朝開始即桑養蠶,為了祈求蠶神娘娘給蠶農帶來好運,故每年的農曆十二月十二日蠶神娘娘生日之際,均進行祀蠶神活動。對新市祀蠶神的確切年代又難以考證,但最晚在唐朝即覺海禪寺建造後即已進行。在祭蠶神上日,蠶農婆媳姑嫂即開始磨粉揉粉搓成白色繭子狀米團子,俗稱蠶生元子,四個一頂底覆箬殼上鍋蒸煮。當日傍晚祀蠶神開始,灶上或牆上張貼嫵媚多姿的蠶神娘娘像,像下供奉四頂蠶生米團子與時鮮果品,闔家祀拜蠶神娘娘,衷心祝福明年養蠶好收成,翌日新市鎮上的居民均收到農村親朋好友送來四頂或八頂祀蠶神米團子,以分享他們盼蠶豐收的美好祝願。鎮上親戚則以麵條回贈,討個吉利彩頭。 新市廟會 新市廟會歷史悠久,早在東晉末年即有紀念鎮國大將軍新市人朱泗的永靈廟會,時間在春秋二季。另外還有農曆三月初三金龍大王生日的水龍廟會神像供奉在南柵大王廟(今造船廠附近),時日各坊救火隊雲集劉王廟前比賽,以救火水龍噴水最高者得冠軍。當時劉王廟前車水馬龍人山人海,至40年代末方廢。覺海寺蠶花廟會亦是新市傳統廟會,至於舉辦年代已無考,清末民初為全盛時期。養蠶繅絲自古即是新市四鄉主要的經濟來源,農民們祈求神為蠶寶寶消病祛災賜給豐產年。每年的清明節,崇德縣吳興縣余杭縣等鄰近新市的農民,都湧到古刹覺海寺,參加一年一度的軋蠶花廟會。信佛教徒靈前山拜佛,虔誠祈禱五穀豐登。農村的姑娘嫂子梳妝打扮懷裏裝著蠶種頭上插著蠶花,衷心祝願今年蠶花好收成。蠶花用紙或綾絹剪成,有的蠶花成蝴蝶形,有的呈美麗花卉形,真是各具姿態,爭奇鬥豔,引得男女老少來覺海寺內外觀看你軋我擠,故曰軋蠶花,民間傳說軋得越鬧猛蠶花收成越好。蠶花廟會亦為一見鍾情的男女青年提供戀愛的機會。新市民間曾流傳一首軋蠶花民歌:清明天氣暖洋洋,桃紅柳綠好風光,姑嫂雙雙上街去,胭脂花粉俏梳妝,紅綠蠶花頭上插,香水灑得撲鼻香,覺海寺裏真鬧猛,男女老少似海洋,鄰村阿哥早等待,一見阿妹擠身旁,一把大腿偷偷捏,姑娘臉紅薄嗔郎。時日覺海寺人山人海,多達數千人,各種雜技魔術毛兒戲西洋鏡等精彩表演吸引觀眾。眾多的南北戲班分別在劉王廟、永靈東廟、永靈西廟、東嶽行祠等地連續演戲三天,使眾多的新市戲迷大飽眼福。廟會結束後四鄉農村就開始春耕育蠶,這一風俗至1936年為止。1999年清明,中斷63年的新市蠶花廟會活動重新恢復。由新市商貿旅遊公司承辦的廟會有聲有色。廟會遊行隊伍由舞龍隊、蠶花娘娘花轎、腰鼓隊等組成,在新市主要街道環遊。一時四鄉農民湧入新市爭睹消失了花甲年之盛會,全鎮要道人流如潮萬人空巷,觀者達四萬人左右。2000年清明,新市鎮舉辦了第二屆蠶花廟會,鐘管鎮、下舍鎮、士林鎮等組織蠶花娘娘隊伍參加,觀者達十萬人左右。 端午節的習俗 舊曆五月初五日為“端午”節,是我國夏季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古代“午”與“五”同音,故又稱端午為“端五”、“重午”、“重五”等名。 端午節起源的說法不一,浙江一帶在魏時期已開始成為紀念伍子胥、曹娥等名人志士的活動。明清時期,杭州西湖龍舟競渡尤盛。據《杭俗遺風》載:西湖龍舟四五隻,其船長約四五丈,頭尾均高,彩畫如龍形。中艙上下兩層,首有龍頭太子及秋千架,均為小孩裝扮太子立而不動,秋千上下推移,旁到十八般武藝各式旗幟,門列各槍。中央高低五色彩傘,尾有蜈蚣旗。中艙下層敲打鑼鼓,旁坐水手划船。若做勝會,大船停泊湖中,龍舟四周圍轉,魚貫而行。如拋物件,各龍舟水手爭搶。最難搶的是錢和鴨子二物。錢下水則沉,鴨子下水則遊,各舟你爭我逐,大為可觀。“據康熙《杭州府志》載:龍舟在祀神享先之後,各至河於湖上以觀競渡,龍舟多至數十艘,崖上人如蟻,近日半山龍舟爭,俱於朔日奔赴,遊人雜遝,不減西湖中。 乞巧節的習俗 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俗你“七 ”,是傳說中天上的牛朗織女一年一度相會的日子。在民間婦女有乞巧的習俗,故又名“乞巧節”或“少女節”。 朗讀織女的神話故事經千年的流傳,日益完整而美麗動人,引人入勝。就是到現在浙江各地也流傳甚廣在紹興等農村,這一夜許多少女一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夜深人靜如能聽到牛朗織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待嫁的少女日後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的愛情。這一夜據《荊楚歲時記》載:“婦女結彩樓 七孔針或以金銀五石為針、陳 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有符應。”這些一千五百年前的乞巧活動,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類似的乞巧習俗。如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這一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女孩對月穿針,以祈求織能賜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隻,放在盒中,第二天開盒如已結網稱為得巧。紹興、杭州則盛水一碗在露天中過夜,次日,把碗水端在陽光下,如看到碗面上結了一層薄衣,投入一枚小針浮其上,看 倒影,若像剪刀、尺等形狀則婦女能得巧。或出現書影,則認為讀書有出息,如遇見帽影認為會嫁給做官的人。 春節 俗稱“新年”,為最隆重的傳統節日,由古時一年農事完畢,喜慶豐收,答謝神的恩賜的“臘祭”發展而來。 杭俗“年初一”早起放爆竹,稱為“開門爆”。將除夕封門時倚於門上的甘蔗置於廳堂畫桌兩旁,取“漸人佳境”之意(甘蔗從梢到根一節比一節甜)。再拿除夕預書的“開門大吉”紅紙條,貼於大門之上。 早餐必取甜食,如糖蓮子、糖年糕或甜湯糰,應“一年甜到底”。除夕煮飯,必多於平日,取“吃剩有餘”之意;飯盛於新籮中,把桔子、年糕放在上面,年初一蒸而食之,稱為吃“隔年飯”。晚上,家家早睡,名為“趕雞宿” (雞眼夜盲,雞於黃昏歸宿)。 是日不動刀(不殺生),不掃地(怕財氣掃走),不動針線(怕一年辛苦)。 年初一晚間,在祖宗神像前供酒和菜飯。有的人家日日如此,直至正月十八。有的人家在白天攜肴饌、香燭展于祖先之墓,謂之“上年墳”。 初三為“小年朝”,宅旁有井人家,早晨供香燭于井欄前,並將井上除夕所封的紅紙條揭去,名曰“開井”。 初五為“五路財神日”。明以來江南有五路神(清代以來則稱之為財神)之祀,意即出門五路皆得財。此日,各家各戶,尤其商家,要燒紙敬神,名為“燒五紙”。各店(除茶店、酒店、雜貨店新年不關門外)至初五開店門,稱為“做好日”。家家又須購“寸金糖”供祖先,取“日進寸金”之意。 新歲之中,人人須拜年,至親密友必親躬。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一:“(正月初)士夫皆交相賀,細民男女亦皆鮮衣,往來拜節”。有的不能親到,則派人拿名片道賀,此名片稱為“飛片”,大戶人家還特置一門簿,以記客人的往來和飛片,於其首虛擬“親到者”四人:一日壽百齡老太爺,住百歲坊巷;一日富有余老爺,住元寶街;一日貴無極大人,住大學士牌樓;一日福照鄰老爺,住五福樓,以圖吉利討口彩。出門拜年自正月初二始至正月半止。以輩份大小為次序,拜年時隨帶禮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春節期間敬鬼神的氣氛明顯淡薄,而人情的內涵更見豐富。 寒食節 清明前一天(一說二天)為寒食節。古人從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飯,禁煙火,吃冷食。後人因寒食節與清明節時間相近,遂將寒食習俗並于清明習俗之中。 宋周密《武林舊事》卷三載:是日“人家上塚者,多用棗錮薑豉。南北兩山之間,車馬紛然,而野祭者尤多”。杭人多借出城祭掃祖墓-為踏青之戲。杭州解放以後,機關、學校人員則多在清明日往烈士墓送花圈掃墓。 火神誕會 火神誕會,是杭州民間祭祀火神消弭火劫的廟會風俗。歷史上杭城多火患,民間敬畏火神,每逢農曆六月廿三火神誕辰日,都要舉行火神誕會。宋時,杭州民間祭祀火神有賽會之舉,並有跳灶會(又稱跳蚤會)舞蹈。由一男者身穿破袈裟,一手執破蒲扇,一手執吹火筒,扮濟公形象,由一女者穿大紅衣衫,手擎一把紅雨傘,扮火神化成的美女。伴以鑼鼓,且走且舞,舞步粗獷,節奏明快,表情詼諧,形成火神誕會高潮。 明清以來,火神誕會還隆重舉行。屆時,吳山、錢塘門小教場火神廟及城內佑聖觀都要演敬神戲一個多月。 辛亥革命後,禁止城內唱廟台戲,火神誕會才逐漸廢除。 吳山廟會 吳山廟會是杭州規模最大、歷史最久的廟會之一。為紀念春秋戰國時吳國大夫伍子胥,建造第一座伍公廟以來,兩千多年間寺廟庵觀,日益增多,幾乎遍及吳山境內的紫陽、雲居、七寶、峨嵋等十多個大小山頭和山麓,故有“吳山七十二廟”之說。這些寺廟極為複雜,祭祀的民間神靈也眾多紛紜。大致可分以下幾類: 歷史人物被塑造的神:除“伍公廟”外,還有紀念明朝“鐵面禦史”周新的“城隍廟”;紀念南宋行刺奸臣秦檜的“施全廟”等。 神話傳說之神:有倉頡祠、月老殿、酒仙殿、禹神殿、藥王廟;還有龍王廟、海神廟、雷神廟、風神廟、火神廟、太歲廟(祭祀六十甲子星宿)等。 儒、釋、道三教供奉之神:儒教的文昌廟等;釋教的海會寺、寶月寺、七寶寺、寶成寺、仁壽庵等;道教的三茅觀、通元觀、三仙閣等。 吳山上不僅有杭州自立的寺廟,而且還有外地遷來的寺廟,如河南遷來的惠應廟,四川遷來的梓潼行祠等。 吳山廟會,四季不斷,各有特色。大年初一到正月十八,上山的多半是杭州的本地人,為的是辭舊迎新,求得一年好運;二、三月間,杭嘉湖一帶香客紛紛湧進杭城,最後也要到吳山進香。端午、立夏等歲時節日,各行各業休假,也都要上吳山趕廟會。此外,各寺廟菩薩生日,都有廟會熱鬧一番。 舊時,吳山廟會,除燒香拜佛外,山上山下遍佈算命、看相、測字攤。此外,還有賣字畫、廟台戲、賣唱小曲、變戲法、耍雜技、賣花、鬥鳥以及店家、小販在寺廟四周和沿山路設攤賣物,人們趕廟會往往是“聞風而去,滿載而歸”。特別是吳山腳下的清河坊一帶的胡慶余堂、孔鳳春、張允升、方裕和、狀元樓等店家,生意特好。 七夕 七月初七為七夕,相傳是牛郎織女渡銀河鵲橋相會的日子。杭人有乞巧之俗,以麵粉和糖製成各種小型的物狀,油煎後名為“巧果”。是晚,將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皆陳於庭院,婦人對月穿針,以祈織女賜以技巧。又捕蜘蛛一枚,置於盒中,第二天蜘蛛在盒中結網,則為“得巧”之驗。又取雨水和井水各一半,盛在碗內,放在露天過一夜,第二天水上結薄衣,投一極小的針浮其上,視其水底的倒影若像杵,則為拙;若像剪刀,則為巧。
航空: 全省有杭州、寧波、溫州、義烏、黃岩、衢州、舟山7個民用機場,其中杭州蕭山機場和寧波櫟社機場為國際機場,也可稱為旅途的重要中轉地。 上海虹橋機場和浦東國際機場距離杭州2-3小時車程,也可從上海出發,抵達杭州。 鐵路: 有滬杭、滬昆線浙贛段兩條幹線和蕭甬、宣杭、金千、金溫等支線,杭州、寧波、溫州為主要始發站。 “D”字打頭的動車組在浙贛段等路線上運營以來,各大城市間的通行時間縮得更短,從杭州到溫州只要6小時,從上海南到義烏只需2小時15分,滬杭間只需1小時20分。 杭州能買到全國各地的動車組車票,包括返程票。到杭州站、杭州東站、武林門、浣紗路購買,可買到20天內車票,市區其他火車票代售點也可以購買。 滬杭線:東起上海,西抵杭州,全長201公里,途經嘉善、嘉興、海寧等縣市。 滬昆線浙贛段:東起杭州,西至湖南株洲,全長954公里。在金華、鷹潭、向塘和株洲分別與金溫線、鷹廈線、京九線、京廣線相交。浙江省境內途經諸暨、浦江、義烏、金華、龍遊、衢州、江山等縣市。 蕭甬線:西起杭州蕭山,東至寧波,全長144公里,途經紹興、上虞、余姚等縣市。 宣杭線:西起安徽宣城,東至杭州,全長240公里,途經長興、湖州、德清等縣市。 金千線:東起金華西站,西至千島湖,全長79公里,途經蘭溪、建德等縣市。 金溫線:西起金華南站,東至溫州,全長249公里,途經武義、永康、縉雲、麗水、青田等縣市。 公路: 高速公路: 已建成杭州灣跨海大橋、滬杭、杭甬、上三、甬台溫、金麗溫、杭金衢、甯杭、杭徽、龍麗、乍嘉蘇高速。在建的有杭新景高速、溫福等高速公路。 杭州灣跨海大橋:南起寧波慈溪,北至嘉興海鹽,全長36公里,杭州灣跨海大橋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在滬杭甬之間形成一個二小時的“金三角”交通圈,大橋過路費為80元。 滬杭高速:北起上海莘莊,南到杭州彭埠,全長166公里,中途設有楓涇、大雲(往嘉善、西塘、平湖此處下)、嘉興東(十八裏橋,往海鹽此處下)、嘉興(王店)、屠甸(往海寧、桐鄉、烏鎮此處下)、長安、余杭、杭州北等出口。中途有楓涇服務區、嘉興服務區。小型客車全程收費100元。 杭甬高速:西起杭州彭埠,東至寧波北侖港,全長145公里,中途設有蕭山(錢江)、瓜瀝(蕭山國際機場)、柯橋(往柯岩、中國輕紡城此處下)、紹興(三江)、沽渚(接上三高速)、上虞(邊墩)、余姚、大隱(往河姆渡此處下)、寧波(段塘)、潘火(接甬台溫高速)、大朱家(往阿育王寺、天童寺此處下)等出口。小型客車全程收費80元。 上三高速:北起杭甬高速公路沽渚立交,南到台州市三門縣高視鎮,接甬台溫高速。途經嵊州、新昌、天臺等縣市。 甬台溫高速:起於寧波北侖,終於溫州蒼南分水關,貫穿寧波、台州、溫州三地,北接上海,南通福建。 全程359公里,小車通行費159元。 金麗溫高速:起於金華二仙橋,與杭金衢高速公路相接,途經金華、麗水、溫州三地市八縣(市、區),全線設互通或連接線與330國道、49省道、42省道、03省道相連,終於溫州南白象,與甬台溫高速公路相交。 杭金衢高速:北起蕭山紅墾與滬杭甬、杭州繞城高速公路相連,西南止於常山窯上與江西梨溫(玉山梨園至南昌進賢溫家圳)高速公路相接,全長290公里。杭金衢高速公路貫穿浙江中西部地區,與滬杭甬、甬金、金麗溫等高速公路以及江西的梨溫高速公路直接連接。 甯杭高速:全長300餘公里,一期經溧水、越溧陽、達宜興;二期起自溧水,止于南京高橋門,全長42公里。南京到杭州只需兩個半小時的行程。 杭徽高速:起自杭州留下,終至安徽黃山市屯溪。全長123公里。杭州到安徽黃山的行車時間只有兩個半小時。 龍麗高速:全長222.3公里,分為龍游至麗水段、麗水至龍泉段。 把麗水市沿線五縣(市、區)與龍遊縣全部連接了起來。 乍嘉蘇高速:起於杭州乍浦港,與江蘇段蘇嘉杭高速連接。全場53,832公里。杭州至蘇州行車時間只需90分鐘。 杭新景高速(杭州段):富陽、桐廬、建德3縣市及千島湖支線、龍游支線龍游段已通車。 國道: 104國道:(北京--南京--福州),在浙江省境內途經長興、湖州、德清、杭州、紹興、上虞、嵊州、新昌、天臺、臨海、黃岩、路橋、樂清、溫州、里安、平陽、蒼南等縣市。 320國道:(上海--雲南瑞麗),在浙江省境內途經嘉善、嘉興、桐鄉、余杭、杭州、富陽、桐廬、建德、壽昌(接330國道)、衢州、常山等縣市。 329國道:(杭州--舟山沈家門),途經、紹興、上虞、慈溪、寧波、北侖、定海、普陀等縣市,其中,杭州--寧波段已建成高速公路,寧波白峰棗舟山鴨蛋山輪渡24小時晝夜通航。 330國道:(壽昌--溫州),途經蘭溪、金華、永康、縉雲、麗水、青田等縣市,這條國道與金千、金溫鐵路並行,其中壽昌--金華段已建成高等級公路,金麗溫高速公路也已通車。 205國道:(秦皇島—廣州),途經開化、常山、江山。 strong>318國道:(上海—西藏友誼橋),途經湖州、長興。 水路: 沿海的寧波、上海與舟山群島之間每天都有多班客輪往返,形成了中國最為繁忙的海上客運“金三角”。 寧波是浙江最大的港口,有航線連結全國各大港口以及歐、亞、大洋、南北美洲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溫州港與沿海重要城市上海、寧波、舟山等都有航線。 浙江內河航運僅存杭州到蘇州、無錫之間的運河夜班船,千島湖到安徽深渡、建德到銅廬等路線。
一年四季中的大部分時候都可以來浙江旅行,其中四、五月和九、十月是最適宜的。 浙江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夏炎冬暖。冬季最低氣溫可達零下1-3度,夏季最高氣溫可達38-40度。 避開這些嚴寒酷暑,四月開始氣候回暖,到五月上旬梅雨期前為止,春季的江南桃紅柳綠,草長鶯飛,一派迷人風光;九月酷熱退去,十月秋高氣爽,正值桂花盛開,且羊肉、大閘蟹、海鮮等季節美食紛紛上市,中秋後是觀海寧潮的最佳時節,也是旅遊的好時光。 推薦目的地:杭州、寧波、西塘、烏鎮、海寧、楠溪江 夏季的浙江,平原溫度高,此時最好到浙西、浙南的高山間避暑,或是觀賞溪澗瀑布。冬季不是十分寒冷,且是旅遊淡季,適合背包族靜靜欣賞美景。冬季還可以泡溫泉,浙江境內的著名溫泉有金華武義溫泉和甯海南溪溫泉。 推薦景區:臨安、千島湖、天臺山、雁蕩山、莫干山、麗水、武義 最不適宜季節:五、六月是梅雨期,連續幾周陰雨不斷,“出梅”後緊接高溫酷暑。“五一”、“十一”黃金周雖氣候怡人,但國內外遊客紛紛湧入,各景點遊人眾多,物價上漲。春運前後進出交通擁堵,出行會有所不便。
浙江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就有一百多處。 浙江充滿了濃郁的人文氣息,特別是杭州,處處都是歷史和傳說,上至帝王將相,下至走卒匹夫,文化的遺跡無一不依附在杭州的亭閣樓台,水榭廊橋之中。岳飛與秦檜、白娘子與許仙、蘇小小的慕才亭、白居易的白堤、蘇東坡的蘇堤、南宋皇室的八卦田……舉不勝舉。 走出杭州,寧波、紹興和金華、衢州也是浙江的人文重地。古宅大屋在這些地區依然星羅棋佈,單金華就擁有諸葛八卦村、俞源太極星象村、郭洞古生態村等一批歷史文化名村,而村間至今流傳著濃郁的傳統生活習俗。 從杭州到寧波,集中著在中外佛教史上影響重大的幾座古刹,靈隱寺、天臺山、天童寺和阿育王寺,此外散落金華、麗水等地的山間古刹也不時給人驚喜。 浙南山區多有異族風情,麗水景寧、泰順一帶是浙江佘族的聚集地,景寧是浙江唯一一個少數民族自治縣,而泰順的廊橋又是那麼古樸多姿,美麗的風光就從這青山綠水間的民族風情地開始流傳。
浙江擁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美譽,更有“文化之邦”的盛名,歷史悠久,經濟發達,文化昌盛,自從東晉南朝全國經濟重心南移至江南後,浙江就後來居上,千百年來遙遙領先,繁榮至今。 從遠古的建德人開始,河姆渡、馬家浜和良渚原始文化揭開了文明的篇章,傳說中舜的後代受封于上虞和余姚,大禹治水到過紹興,並長眠在此,在先秦已為百越文化中心。 春秋時的越國、三國的孫吳和十國中吳越均以浙江為發端。南宋以臨安為都一度佔據政治和文化中心地位,杭州為七大古都之一,仍有宋城遺留至今。 全國第一批歷史名城中杭州、紹興、寧波榜上有名;著名古跡不計其數,比如杭州六和塔、紹興蘭亭、禹陵等,佛教名刹如杭州靈隱寺、天臺國清寺、寧波天童寺和阿育王寺等;更有河姆渡、馬家浜古人類遺址。
浙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內部又分為杭州菜,寧紹菜,紹興菜,溫州菜四個大分類,自宋代以來飲食著作多為江浙文士所著,其代表菜也多與文化名人、風景名勝有關。浙菜以其濃郁的文化特色享譽海內外。浙菜憑藉浙江豐富的物產食材選擇及其廣泛,菜品豐富,菜式精緻,口感鮮美脆軟、口味清爽滑嫩,菜式注重保留食材口感。因烹調方式不重用油煙,浙菜得以較好地保持食材的營養物質。 典型的浙菜菜譜有「西湖醋魚」、「宋嫂魚羹」、「東坡肉」、「龍井蝦仁」、「奉化芋頭」、「蜜汁火方」、「蘭花春筍」、「寧式鱔絲」、「三絲敲魚」、「蝦子麵筋」、「雙味蝤蠓」、「新風鰻鯗」、「叫化童雞」、「安吉竹林雞」等。此外湖州的百魚宴、寧波和舟山的海鮮、溫州的山珍也很有特色。 浙江特色小吃有片兒川、吳山酥油餅、金華乾菜酥餅、馬蹄酥、縉雲酥餅、遂昌蕃薯干、浦江米篩、永康麥餅、縉雲燒餅、紹興臭豆腐、咸哼豆、湖州手剝筍、定勝糕等。 浙江小吃名店有杭州的樓外樓、知味觀、奎元館,湖州的丁蓮芳和諸老大,嘉興的五芳齋等。

Go China 專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