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連城魯土司衙門

蘭州市

0.0評分

來自 0 條用戶點評

人去過

|

人想去

我去過 我想去

背景簡介

連城魯土司衙門位於永登之西連城鄉,是保存比較完好的明清土司建築群,佔地1.5萬平方米。連城魯土司衙門建築群分為三部分:衙門、妙因寺和土司花苑,土司衙門是一組類似皇宮式的建築群。 佈局對稱、規整、雄偉,佔地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主體建築為祖先堂、燕喜堂、大堂、二堂、牌樓、寢宮;土司衙門西鄰的妙因寺,是土司的家廟,佔地5000平方米,主要建築大經堂、德兒經堂、觀音寺、塔兒殿、鷹王殿、萬歲殿、纏僧經堂。 土司衙門東鄰的土司花苑,佔地約4500多平方米,建築物設鴛鴦​​亭和八卦亭。園中曾種植各種奇花異木現苑內有一棵酸果樹和兩株胡桃樹均係明代所植。建國後,魯土司經過多次修繕,使這座古建築群重放光彩,現已正式對遊人開放。 土司製度始於元朝,盛於明、清,是歷代封建王朝在西北、西南邊疆地區實行的“以本土之人,司本土之事”,把部落酋長制與封建官僚制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一種特殊管理制度。連城魯土司製度始於1371年,至1932年民國政府實行“改土歸流”而被廢除,歷時562年,土司一直是永登蒙、藏民族的精神領袖和甘青邊界一帶頗有影響和勢力的行政、軍事和司法統治者。 魯土司管轄永登、蘭州的紅古、西固及永靖縣,青海的民和縣、樂都縣的部分地方。魯土司衙門座南面北,背靠筆架山,面臨大通河。始建於明初,宣德、嘉靖年間屢有修茸。現存系清嘉慶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由十五世魯紀勳從北京朝貢回來後,仿北京王公府第,按工部營造法式建造,均為磚木石結構。衙門佔地13,500平方米,佈局森嚴,雕樑畫棟,俗稱“三十六院,七十二道門”,頗具王侯氣象,有“小故宮”之稱。建築以地基逐次抬高,院落相連,中軸對稱,由衙門、家廟、內宅花園、墓葬區等組成。 魯土司衙門西距吐魯溝20公里,在一條旅遊線上,成為蘭州民俗旅遊的重要景點。 魯土司衙門在1991年被甘肅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被批准開放為佛教活動場所。1983年設妙因寺管理委員會進行管理,各級政府專門拔專款進行了修茸建設。

特色

未有提供

標題

背景簡介

特色

開放時間

交通

電話

溫馨提示

門票

其他

認證碼: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