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博南古道

保山市

0.0評分

來自 0 條用戶點評

人去過

|

人想去

我去過 我想去

背景簡介

中國境內的三條絲綢之路(西北的路上絲路、南方的海上絲路和西南方的路上絲路)中,以西南方的路上絲路發展得​​最早,在公元前四世紀時便已開通。這條絲路在漢代時稱為「蜀——身毒道」,蜀是四川,身毒是印度的古稱,既是指從四川出發,經過雲南、緬甸直至印度的商路。 儘管古道難行,古代的商旅卻在千難萬險中打通了這一條民間的貿易商道,利用馬匹、駱駝以至人力,運載著絲綢、布匹、瓷器、鐵器、漆器、茶葉等到印、緬各地,又攜回寶石、珍珠、海貝、琉璃等輾轉販賣。印度佛教境思路沿線傳播,撣(緬甸)人的樂隊和雜技在東漢時傳入洛陽宮廷,也是通過西南絲路上的永昌道與南亞各國進行文化交流的結果。 西南絲路從四川起步,分別走東南面的五赤道和西南面的靈關道,最後匯合於大理,從大理往西,經過漾濞縣城,就進入博南山區。博南是公元1世紀開始沿用的縣名,治所就在今天的永平縣。這條山道是漢武帝於公元前105年前後下令開鑿的(當時稱為博南山道)。古道向西跨過瀾滄江,便進入保山地區。保山是古時的永昌郡、永昌府的治所,也是這一代絲路通過的主要地區,所以「永昌道」便被作為這段古道的名稱了。 站在瀾滄江邊,可見博南山與羅岷山絕壁對峙,旁有蘭津古渡,這是走永昌道的必經之路,渡口附近有兩座橋墩,建有一座中國已發現的最古老的鐵索橋——霽虹橋。相傳那時候每天清早橋亭大門未開時,等候過橋的商旅、人馬以排成五、六里長的隊伍。今天,驛路上還留有深深德馬蹄窩,足以證明那時驛道上馬匹來往頻繁的程度。

特色

保山美食以騰沖為代表,在雲南獨樹一幟,具有油而不膩、酸辣有度、香而爽口的特點。最著名的特色菜有大救駕、餌絲餌塊、大薄片等,鍋子也是風味代表,可在騰沖賓館品嚐。除此之外豆漿米線、涼豆粉、火燒、酸辣湯、青辣子拌雞樅等都是值得一嚐的風味小吃。騰沖菜略咸,口味清淡的朋友可提醒廚師​​少放鹽。

標題

背景簡介

特色

開放時間

交通

電話

溫馨提示

門票

其他

認證碼: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