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疊溪摩崖造像及石刻群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0.0評分

來自 0 條用戶點評

人去過

|

人想去

我去過 我想去

背景簡介

在茂縣北部較場鄉較場壩小學內,有一塊天然平頂狀若橢圓形的巨石,相傳為女將樊梨花點兵操練之處,故俗稱“點將台”,摩崖造像即分佈在其正面及右側的中部。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該摩崖造像為唐初及宋代,石刻摩崖題記元、明各一幅,清代五幅。點將台為整體橢圓平台(實為一巨石)。1933年疊溪地震震裂出85厘米寬裂縫,但造像及石刻無損。造像石刻位於點將台北面及東北面。摩崖佛造像為唐貞觀四年(公元630年)造,共22龕,題記19則,人物78個。在22龕石刻造像中,多為釋迦牟尼及彌勒佛造像,還有觀世音菩薩造像,護法神等,大者數尺,小者數寸,形態各異,栩栩如生,雖經多年風霜剝蝕,但形態幾無損。點將台南側還有一幅元代石刻:“大元開國忠順公玄孫劉上萬戶文起引兵至此元癸已七月甘七日記”字樣。靠疊溪下海子一大石上有宋代造像一龕,在點將台南玉壘洞中有明、清詩文題刻五幅,書法剛勁。點將台側有民國23年所刻(疊溪積水疏導紀念碑)。順較場中街去百米餘可盡現石刻造像。從題記來看,這批造像為當地官吏於唐太宗貞觀四年(630年)捐資鑿刻的,總計22龕76尊造像。龕為三層排列,上下對縫錯位,大小不等,大者高1米,小者30多厘米。龕為內外兩層,外呈方形,內為圓頂形。各龕造像不一,即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力士七尊造像,又有釋迦與藥王、釋迦、觀音等二佛像或單身像。人物有釋迦、彌勒、藥師、觀世音、文殊、普賢、迎葉、阿難、力士、飛天、供養人等,以釋迦、觀世音像為主。造像佈局合理,造型優美,線條流暢,技藝嫻熟,人物姿態各異,表情豐富,栩栩如生。點將台摩崖造像每龕外均有題記,每則題記字數多達百餘,少則一二十字,內容多為捐資造像姓名及造像目的,其中五則涉及眾多職官及州府縣名,可補史料記載之不足。初唐佛教造像在四川境內為數不多,而在長達數百公里的岷江上游則僅此一處,對於研究了解唐代早期佛教的傳播、佛教造像藝術、岷江上游地區的初唐歷史均有重要價值。

特色

未有提供

標題

背景簡介

特色

開放時間

交通

電話

溫馨提示

門票

其他

認證碼: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