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江孜白居寺

日喀則地區

0.0評分

來自 0 條用戶點評

0人去過

|

0人想去

我去過 我想去

背景簡介

白居寺是漢語名稱,藏語簡稱“班廓德慶”,意為“吉祥輪大樂寺”,位於江孜縣城東北隅,拉薩南約230千米處,距日喀則東約100多千米,海拔3900米。 白居寺始建於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歷時10年竣工。它是一座塔寺結合的典型的藏傳佛教寺院建築,塔中有寺、寺中有塔,寺塔天然渾成,相得益彰,它的建築充分代表了13世紀末至15世紀中葉後藏地區寺院建築的典型樣式,也是唯一一座完整保存到今天的寺塔,用有具紀念碑性質的大型建築群,因而有西藏塔王之稱。 由於白居寺是在西藏各教派分庭抗禮,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建立的,因此它能聚薩迦、格魯、噶當等各派和平共存於一寺,每個教派在此寺內都擁有五六個“扎​​倉”。該寺現有16個扎倉。這使它在西藏佛教史上有特殊的地位和影響。 寺內的措欽大殿已經有差不多500多年的歷史了。經堂的正殿供奉三世佛,它的兩側還有東、西淨土殿。因為要兼容花、白、黃三教,因而全寺塑像的風格也不同於別處,此殿表現最為明顯。經堂西北有一尊強巴佛的鎏金銅像,高有8米,據說是用14000公斤黃銅鑄成的。殿高3層,底下是48根立柱的大經堂,立柱上掛滿了年代久遠的絲織唐卡佛像。措欽大殿的二層是拉基大殿,全寺最高級別的“拉基會議”就在這裡舉行。周圍還有幾間佛殿,覺登殿裡的一尊直徑3米的立體壇城與東廂殿裡的文殊菩薩和十八羅漢塑像,都已經有500年的歷史了。在三層,有座叫夏耶拉康的佛殿,殿內的壇城壁畫頗有名氣,六菱圓形的蓮花藻井也屬罕見。 白居寺旁的白居塔有“十萬佛塔”之美譽,它的正名叫“菩提塔”。藏語稱這座塔為“班廓曲顛”,意為“流水漩渦處的塔”,這流水便是日喀則地區的年楚河。白居寺就是因為這座佛塔才格外富有魅力。這可不是普通的佛塔(特別提醒:是它由近百間佛堂依次重疊建起的塔。)塔有九層,高達32米多,有77間佛殿、108個門、神龕和經堂等,在中國建築史上是獨一無二的珍品。殿堂內繪有十餘萬佛像,因而得名十萬佛塔。塔內另有千餘尊泥、銅、金塑佛像,堪稱佛像博物館。從塔西的入口進去可以沿樓梯一直上到塔的頂端,如果找不到上去的樓梯,最好四下轉轉,有的的確是比較隱蔽。 白居寺壁畫也是非常有名的,所表現的題材十分廣泛,主要包括顯密二宗、佛傳故事和本生故事等等,尤其是在繪畫方法上較之西藏其他很多寺廟,獨具特色。 大殿一層經堂、迴廊、吉祥多門塔一層東西淨土殿和兜率宮等殿所繪的主要是顯密題材的佛傳故事、經變故事和佛本生故事。但白居寺壁畫表現的主要題材還是密宗,如果你是對藏密佛教感興趣的遊客,可以在大殿一層東西法王殿、金剛界殿、三層無量宮殿和吉祥多門塔一至五層佛殿中找找看。 背光是白居寺壁畫裝飾內容中的一大重要特徵,由頭光和身光兩部分組成。白居寺壁畫中常見的背光有舟形、龕形和橢圓形、馬蹄形幾種,特點是造型精細、紋樣豐富、講究對稱,色彩對比強烈而又和諧,色彩的運用也很豐富,感覺精美莊重,但又不至顯得晦暗。 歷史 白居寺修建之時具有很好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十四、十五世紀,西藏地方的經濟、文化、宗教、科技和藝術發展極盛。1408年宗喀巴舉辦拉薩祈福大法會以後,藏傳佛教寺院的興建更是達到高潮。甘丹寺(1408)、哲蚌寺(1416)、白居寺(1418)、色拉寺(1419)、昌都強巴林寺(1444)、扎什倫布寺(1447)等重要寺廟相繼興建。 江孜法王饒丹貢桑帕文韜武略,政治開明,尤其註重宗教文化事業的發展。他於1403年迎請當時名聲極盛的宗喀巴大師的弟子克珠傑前往江孜,任江孜佛教總管,並主持白居寺的修建。1418年,幾經籌措的白居寺開工興建,大殿及主要配殿等歷時八年而成。後來,江孜法王與克珠傑不和,克珠傑離開江孜。但大規模的寺廟營建及佛經典籍編纂印製工作並未停止。1427年,“十萬佛塔”開工興建,歷十年而成。 由於白居寺是在西藏各教派分庭抗禮,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建立的,因此它能聚薩迦.格魯、噶當等各派和平共存於一寺,每個教派在此寺內都擁有五六個“扎倉”。最初階段,格魯派還未能一統天下。所以白居寺從興建之時就形成了格魯、薩迦和夏魯幾派共存一寺的局面。這種格局以及因此而來的各派嚴謹治學的寺風此後一直保持,使白居寺在林林總總的藏傳佛教寺院中獨樹一幟,聲名遠播。另外,寺存大量精美壁畫及雕刻造像等,也是白居寺吸引大批遊人的原因。據說這批壁畫特別是壇城畫,是後藏著名高僧布頓大師的手繪。 十萬佛塔 來到白居寺,十萬佛塔不能不看。這座由近百間佛堂依次重疊建起的菩提塔,是“吉祥多門塔”的塔式,在其他地方可不多見哦。除了赫赫有名的十餘萬佛像的繪像,另有千餘尊泥、銅、金塑佛像,是融合了印度、尼泊爾和中原地區藝術風格的產物,堪稱佛像博物館。 壁畫 白居寺壁畫也是非常有名的,所表現的題材十分廣泛,主要包括顯密二宗、佛傳故事和本生故事等等,尤其是在繪畫方法上較之西藏其他很多寺廟,獨具特色。 大殿一層經堂、迴廊、吉祥多門塔一層東西淨土殿和兜率宮等殿所繪的主要是顯宗題材的佛傳故事、經變故事和佛本生故事。但白居寺壁畫表現的主要題材還是密宗,如果你是對藏密佛教感興趣的遊客,可以在大殿一層東西法王殿、金剛界殿、三層無量宮殿和吉祥多門塔一至五層佛殿中找找看。 背光是白居寺壁畫裝飾內容中的一大重要特徵,由頭光和身光兩部分組成.白居寺壁畫中常見的背光有舟形,龕形和橢圓形,馬蹄形幾種,特點是造型精細、紋樣豐富、講究對稱,色彩對比強烈而又和諧,色彩的運用也很豐富,感覺精美莊重,但又不至顯得晦暗。 薩噶達瓦節 十萬佛塔的落成紀念日,正是釋迦牟尼誕生、圓寂、涅磐日的“薩噶達瓦”節。因此,每年藏歷4月15 日,白居寺都將有500 喇嘛誦經紀念,上千信眾雲集於此,是該寺最為重大的節日之一。

特色

未有提供

標題

背景簡介

特色

開放時間

交通

電話

溫馨提示

門票

其他

認證碼: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