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盧溝橋――宛平城

豐台區

0.0評分

來自 0 條用戶點評

0人去過

|

0人想去

我去過 我想去

背景簡介

盧溝橋位於天安門西南十五公里的永定河上,它是北京地區現存的一座多孔聯拱大石橋,距今已有八百年曆史。像這樣雄偉古橋在全國也是罕見的。 盧溝橋始建於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六月,明昌三年(1192年)三月建成。初名"廣利橋",後改稱"盧溝橋"。在國外也稱"馬可波羅橋",橋全長260米,寬9.30米,十個橋墩,十一孔。中心橋孔間距21.35米,東西兩岸間距16.49米。橋墩呈船形,進水一面有分水尖,每個尖上安置一根26厘米邊長三角鐵柱以迎擊洪水和冰塊,保護橋墩和橋身。出水一面砌成流線型,狀如船尾,減少水流對橋孔壓力。經試驗:這座古橋有較大的承載能力,曾通過429噸大型平板車而無恙。"盧溝曉月"是著名燕京八景之一。盧溝橋兩邊有望柱和欄板,望柱281根,每個望柱上都有一石獅,石獅頭上、背上、腹部、爪下都藏有一石獅,形態各異。據古書《從海記》中說:"橋柱刻獅凡六百二十有七",現在共有大小石獅501個。

特色

宛平城:原名"拱極城",遼代將唐代幽都縣稱宛平,民國十七年(1928年)將宛平縣署由北平城裡遷置拱極城內,從此改名宛平城。 坐落在橋西頭的石碑 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建成此城。城東西長640米,南北長320米,城門分東西兩座,東門為"順治"西門為"永昌",清代改為"威嚴"。東西城門建有城樓、甕城和閘樓。原來城四角各有一座角樓。南北城牆正中有馬道並在台上蓋有樓和兵房。城牆周圍有垛口、望孔,下有射眼,每個垛口都有蓋板,古稱"崇墉百雉,嚴若雄關"。 三獅齊吼 1937年7月7日,爆發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從此中國人民開始了全面性的抗戰. 橋東端伏地大石獅 抗戰雕塑園: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雕塑園,是由北京市政府投資興建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一個集歷史、文化、藝術和革命傳統教育於一體的觀光勝地。她於一九九五年七月七日奠基,二零零零年七月竣工,八月十六日正式對社會開放。 抗戰雕塑園位於丰台區宛平城與京石高速公路之間的三角地帶,西臨永定水,南望京石路,北倚宛平城,佔地二十公頃。園內有國家主席江澤民親筆題寫碑名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碑;有以《國歌》為主題反映中國人民八年浴血抗戰歷史的雕塑群區以及下沉式中心廣場、歷史悠久的宛平城牆等主要景區。園中還種植了雪松、合歡、珍珠梅等十餘種喬灌木和名貴草坪,林草相映成趣。置身於雕塑園中,舉目眺望,紀念碑巍然高聳,雕塑群凝重悲壯,宛平城牆歲月滄桑,不禁令觀眾浮想聯翩,萬千感受油然而生。 雕塑群區由日寇侵凌、奮起救亡、抗日烽火和正義必勝四個部分共計三十八尊銅鑄雕塑。

標題

背景簡介

特色

開放時間

交通

電話

溫馨提示

門票

其他

認證碼: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