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
桃花島位於日照市東港秦樓街道桃花島村以東海域上,距岸千米,面積0.5平方公里,是本市面上海域唯一最近的島嶼。島上奇石聳立,風光秀美。海域碧波蕩漾,物產豐富。神水泉、祭禮台、香爐石等自然景觀與現代建築碼頭、亭閣融為一體,使人留戀忘返。 桃花島有許多傳說,有詩為證:“有道荷山常駐蹕,壯志唐宗嘆斷舷”。相傳唐太宗東征時曾在日照屯兵訓練,一日率戰船海上操練,遇風浪,戰船桅倒舷斷,飄泊此島。海上大霧瀰漫,圍困數日,待霧去潮落,唐太宗游至岸邊逃得活命,絕處逢生,便為島定名“逃活島”。因漢語特點音色相近,久之被人們稱為“桃花島”。多年來,神奇的傳說吸引了眾多的遊客登島取水,祈求平安。 近年來,桃花島人重視對此島的開發建設,旅遊服務設施日臻完善,目前已推出乘船觀光。篝火晚會、趕海垂釣等旅遊項目,深受遊客喜愛。 桃花島俗名:“逃活欄”,位於黃海之濱,太公山下,是日照市內的一個主要旅遊景點,該島隸屬於東港區秦樓街道桃花島村,距岸1000米,海拔406米,是本市海域唯一最近的島嶼。桃花島四周是岩石構造,漸近島心是綿延數百米的海沙,島中心有一甜水小泉,島上各種植物茂盛,繁殖著藥用的土元(俗稱土鱉),並生長著一種近似桃樹的灌生喬木。 全島東西寬500米,南北長700米,80%為岩石,經上千年海浪的淘鑿,形成了各具形態、怪石矗立的天然景觀,古蹟有梳妝台、祭禮台、香爐石、試劍石、天女洗澡池等。周圍的岩礁上生長著品種繁多的海螺、牡蠣、海星,吸引著眾多的遊人來此觀賞遊玩。相傳古時南夷進犯此地,安北王率兵抵抗,但終因寡不敵眾,落北而逃。當逃至此處時,對面大海擋住,後有追兵,仰天長嘆之際,發現隔水有一小島,便緊勒坐騎烏龍馬韁,直衝小島而去。待追兵趕到時,只見海霧瀰漫,海水暴漲,追兵以為安北王已投海自絕,便退兵而去。翌日,退潮後,安北王騎馬泅渡到岸,並許願在島上修建海神像和坐騎烏龍馬像,但因戰亂,此願未能實現。其後人每年來此祭祀,故取名此島為“逃活島”以示紀念,後演變為“桃花島”。 改革開放以來,桃花島村根據自己的優勢,於93年開發了桃花島,在島上養殖著鮑魚、海參、梭子蟹,並在島附近海域散養著海參、鮑魚、雜色蛤、牡蠣等海珍品。 同時,在桃花島海岸西側修築了漁業碼頭,並建成了神水泉、逢生閣、觀濤亭等景點。桃花島人將加大開發力度,豐富桃花島文化,使桃花島成為一個集天然生長、水產養殖、觀光旅遊、民俗風情、休閒度假為一體的旅遊勝地。 目前風情園購置了豪華遊輪和12條遊艇,總客位達300個,新建了6000餘平方米的停車場,設置了60餘個購物櫃檯,還設有3星級沖水廁所、遊客服務中心和辦公場所。遊客登上桃花島漁港碼頭,可參觀漁船作業前的漁需配給、漁船歸航後的臨港卸貨、漁民修補漁網等情景,了解海洋和漁業生產知識;遊客乘船登上桃花島,可盡享漁島風情,漁港風情和漁家民俗風情。 景點名稱:神水泉 神水泉:相傳八仙得道後遨遊塵世,又過百年臨值王母萬壽之期,眾神仙相約於龍山渡海赴瑤池祝壽,藍采和所持白玉花籃墜落海中,被龍王之孫摩昂、摩潤拾到。藍采和與何仙姑前去討要,昂、潤不思歸還,由此引起事端動了乾戈。事畢八仙欲歇,見此處海珍豐碩,頓生食慾之興,齊曰:“龍山有一石泉,誰能取之?”話音未落,只見鐵拐李占石喊到:“神水泉來也! ”果然,一石泉立現,口大如斗,其深莫測,金石環繞,紫光閃爍,香浮與外,水尤清冽,眾神仙心喜,圍泉暢飲。何仙姑頭戴桃花被呂洞賓戲落泉中,齊呼:“此乃桃花神水也。”眾神仙大笑,即起一陣清風,八仙過海而去。從此龍山石泉變為無底洞,有落物從東海浮出之說,故稱“海眼”,此泉稱之為“桃花神水泉”,曾譽扶正祛邪之名,歷代不乏香火。 桃花島的由來 桃花島太小了,面積僅半平方公里,它位於東港區秦樓街道桃花島村東的海面上,島上雜草叢生,近些年桃花島村民在島上植樹,才有了四季常青的松樹。桃花島四周是岩石構造,漸近島心,是綿延數里的細膩海沙;島心便是草地和成蔭的綠樹。島的東北角,有一股清澈透明的泉水,喝進嘴裡甜絲絲的。風平浪靜之日,桃花島親爍著層層色澤能給人花蕊花瓣的感覺。刮風起浪的日子,島的南北東三面白浪滔天,桃花島像一隻戰艦勇往直前。 相傳古時候,內陸某地有一位武舉,看不下一做官的惡徒欺壓百姓,一怒之下,殺了惡徒的家人。惡徒聞訊,發兵捉拿。武舉往東逃至黃海岸邊時,適逢張果老倒騎毛驢到東呂鄉姜太公釣魚處觀景。張果老將手中的杏黃旗一擺,海水退下幾里,欄與陸地接通。武舉心中大喜,一陣小跑登上那欄。張果老又將那杏黃旗一擺,海水漲了上來。官兵追到海邊,但見水高浪急,並一連三天三夜洶湧不息,官兵忍受不了凍餓,第四天起程返回。此後,每年四月十五日,武舉都要到欄裡焚香跪拜,以謝此欄救命之恩,並為此取名“桃活欄”。日久天長,逃活欄被浪濤修鑿得像朵桃花,被人們改稱桃花島。 桃花島環境天然,古蹟頗多,尚有梳妝台、祭禮台、香爐石、箭石、天女洗澡池等。站在梳妝台前,你會看見海面上煙波浩淼,天闊水長,似有仙女在縹緲中舞蹈,動人心魄。島中有怪石矗立,名板壁峰,像樹木盤根錯節,自然天成。漲潮時海水流入其間,又如一幅幅樹石盆景展現在人們眼前。刮東風時,桃花島東側白浪濤天,西側卻很平靜,魚翔水底,清澈可見。桃花島對岸,卵石、海沙綿延數十里,形成天然的游泳和避暑勝地。 改革開放以來,勤勞的桃花島人又給桃花島錦上添花。他們利用周圍岩石的大汪和海溝,放養鮑魚,並於最高處蓋起水泥平房十餘間,供遊覽者食宿。桃花島東側的泥潭汪深不見底,風浪也一如平鏡,是船舶避風躲浪的天然屏障。桃花島人幾經勘測設計從岸邊投石填海至泥潭汪,建起了船廠、碼頭、冷庫及加油加水站等,給桃花島增添了新的景觀。 尤其令人神往的是,這里風土清純,居民古風猶存,待人接物,講究禮節。雖是漁村中人,卻頗有學者仁者之風,談古論今如數家珍。原來,這裡的居民系周朝姬姓人的後代,有習武講學習性,一有客人至此,均熱情接待,親如一家。凡來桃花島遊覽、交往、做生意之人,無不誇讚桃花島人的純厚和耿直。這裡的交通極為方便,沿北沿海路可直達,或沿石青一級公路,行至大土山東頭,叉上另一條柏油路,順坡而下,幾分鐘即可到達。 入住桃花島,天不亮時向著岸邊眺望,點點燈盞在海上閃爍,像夜空中的群星,給人以嚮往。天放亮時回眸在大海,會有火紅的太陽跳躍在水平線上,把個大海染個通紅。人們都嚮往能站在泰山拱北石上觀日出。其實,站在桃花島上觀日出,更能給人一種親切而壯麗的感覺。久居都市的人漫步在如此美好的環境中,能不陶醉? 桃花島風情園最佳旅遊季節 桃花島四周是岩石構造,漸近島心是綿延數百米的海沙,島中心有一甜水小泉,島上各種植物茂盛,繁殖著藥用的土元(俗稱土鱉),並生長著一種近似桃樹的灌生喬木。近年來,人工種植的桃樹每到春天鮮花盛開、鳥語花香。 桃花島風情園交通
美食 美食以海鮮為主,常備各種活魚、蝦蟹及其他海產品。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