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
屈原死後,人們為他建廟築墳,長久地敬仰他、懷念他。他死在農曆五月初五日,人們把這一天當作一個節日,即端午節。屈原的家鄉和中國南方廣大地區有個風俗,每到這一天就要舉行盛大的劃龍舟比賽,據說劃龍船就是表示救屈原的意思。人們每到端午節就要吃粽子,據說也同屈原有關。最初是泊羅江邊的老百姓為了祭祀屈原,把米包成粽子投進水里去餵魚,使魚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屍體;後來這習俗傳遍了全國,甚至還傳到了朝鮮、日本、東南亞各國。 有人說,就是“姊歸”這個地名,也是由於屈原而得名的。相傳屈原在流放中忽然回到家鄉,他的姊姊聞訊歸來看他,勸道他要放寬胸懷。全鄉的人都希望屈原能聽從勸道,因此取名秭歸(“秭”和“姊”是同音的字,可以通用)。 在屈原的故里,有許多有關屈原的名勝古蹟。香爐坪的對面有個“讀書洞”,相傳是屈原青少年時代誦讀詩書的地方,洞內原有石桌、石凳,可惜原洞已毀,現在只留存殘跡。附近還有一個“照面井”,據說是屈原親手鑿挖的,井水清澈如鏡,他每天來到井邊照面,整理自己的長發。並旁豎著一塊古碑,並有兩株幾百年樹齡的大青樹,常有遊人在井畔樹下留連。 秭歸城西十五公里的長江南岸,在長江水和沙鎮溪水的匯合處,有一座突兀的流來峰。峰頂有座寺觀供奉,叫“古金山寺”,俗稱“流來觀”。每當春夏季節,水漲山高,四面是碧綠的江流環繞,就像一塊漂浮在江面上的翡翠。要是在夜裡,望那寺觀的燈光,在江心忽明忽滅,若沉若浮,這就是歷來人們贊不絕口的“孤嶼佛燈”美景了。
未有提供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