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市
永錫橋是安化縣規模最大,且保存最為完好的(清代)木構風雨廊橋。屬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橋長八十餘米,三十九間。 為清光緒年間“九鄉”百姓捐資修建。當時,由於整個縣內不通公路,而永錫橋所在地洞市鄉錫潭村為“前鄉”與“後鄉”,新化通安化的必經之路。往來過客經此,必須乘船過河。一遇春夏漲水,只能繞道而過,多有費時。而那敢於冒險的急性人,漲水也要船家硬撐過去。於是便有三次翻船死人的悲慘事故發生(橋誌有載),鄉紳遠客聞知此事,便遠近倡議,義捐修橋。 自發起捐資到動工修建,到大橋竣工建成,越六載寒暑,耗數十萬捐資,牽動二縣九鄉百姓,可謂當時的大工程。此橋橋墩為純一色巨石累砌而成。石墩之上為巨大鵲木橫臥其上,鵲木上便是由三十九扇木屋互連而成的主體廊橋。屋面蓋瓦,以蔽風雨。 橋的兩頭則飛簷翹角,畫棟雕樑。正面兩隻木雕獅子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獅子中間是神態安詳、笑容可掬的彌勒佛,又稱笑和尚,彌勒佛正上方則是金光燦燦的“永錫橋”橋名三字。從橋的上游或下游遠望廊橋,但見廊橋如龍似虹,橫臥麻溪河上。心中快意騰騰而生。 最佳旅遊時間:出行益陽,秋冬季較好,與七月的降雨期錯開,既能清爽出遊,又逍遙自在,不必擔心大雨耽誤出遊計劃。
正宗的安化臘肉,色澤金黃,不同於一般市面上的臘肉。臘菜本來就是湘菜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安化山民的土製臘肉又更是地道。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