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市
庵址在引市街84號。又名祗陀精舍,原為民國初年軍閥徐寶山家園。徐寶山被刺後,其二夫人孫閬仙皈依佛門,舍宅為庵,改名祗陀林。朱江《揚州園林品賞錄》有“祗陀精舍”條,並作如下介紹:“是園南向,構廳屋數間於園東向,架一帶穿廊,環其南與東西二壁,三面闢漏窗二十面,透漏雅樸。廳屋與花牆之間,舊有山石水池,今已圯沒。尚餘黑石二峰,極其秀拔,為他處未見。其間猶有鬆一本,柿一樹,花草少許。十年內亂前夕,市佛教協會以祗陀林為比丘尼宅,有法名元慶者,任秘書長,寓於其間。斯時斯人斯園,尚屬佛國桃源,十年內亂後圮毀。” 1921年祗陀林建成後,孫閬仙親為題名,並由其堂妹(徐寶山的三夫人)剃度出家住持,法號了悟。孫閬仙則帶發修心。1947年病逝,逝前三日在本庵剃度出家,法號朗潛。了悟有弟子數人,三弟子明智,助閬仙建庵出力最多。了悟之後,明智任住持,以後源泉澄、寬敬相繼主持此庵。明智在1989年病故,享年90歲,生前是揚州市佛教協會副會長、名譽會長。 1983年初,祗陀林被批准為揚州市對外開放寺廟之一,庵堂陸續修復。現有比丘尼24人,其中有新近剃度的青年尼眾11人。目前庵內主要建築有山門、大雄寶殿、念佛堂、玉佛殿、祖堂等,還有法堂、方丈室、關房、寮房、廂房等,共有房屋37間,是一座具有一定規模的尼眾清修場所。 庵門朝南,經大修後為黃牆朱門,嵌“祗陀林”金字石額。門內廊簷兩側置鐘鼓,壁龕供彌勒佛、韋陀菩薩、伽蘭菩薩塑像。此設計因地制宜,小巧精緻。天井中置寶鼎一尊。天井之北即大雄寶殿,面南三楹。
未有提供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