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
五人墓位於閶門外山塘街775號,1956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五人墓是在明代蘇州人民抗暴鬥爭中死難的顏佩韋、楊念如、周文元、沈揚、馬傑五義士之墓。明天啟六年(1626年),魏忠賢親信巡撫毛一鷺勾結織造太監李實,仗勢在蘇州殘酷剝削人民,並上疏誣陷被譽為“七君子”的周順昌等東林黨人。當魏忠賢所派緹騎到蘇州逮捕周順昌時,蘇州人民激於義憤,一時雲集不下萬人,擁進官衙痛打緹騎,並抗議加派捐稅,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抗暴鬥爭。後魏忠賢誣陷蘇州人民謀反,派兵鎮壓,顏佩韋等五人為保護群眾,挺身投案,臨刑時五義士相顧笑談,痛罵魏忠賢,引頸就刃,慷慨赴義。次年(1627年),崇禎帝朱由檢接位,逮治閹黨,定為逆案,魏忠賢畏罪自殺。蘇州百姓把毛一鷺為魏閹所造的"普惠生祠"拆毀,葬五人義骨於廢基,立碑大書“五人之墓”。復社領袖張溥有感於五義士“激昂大義,蹈死不顧”的英雄氣概,撰寫了《五人墓碑記》,讚揚五義士的高風亮節,成為不朽名作 現墓門朝南,前臨山塘河,壁嵌《五人墓義助疏》碑,時在崇禎七年(1634年),參加義助者有吳默、文震孟、姚希孟、錢謙益、瞿式耜等54人。門後立雙柱出頭石坊,"義風千古"字額為楊廷樞所書。過石坊是享堂,面闊三間,進深六架。明間立“五人之墓”碑,高約2.2米,1981年整修時自墓門移至此處。東次間立《五人墓碑記》石刻和清代書條石10塊,多為讚頌、憑弔詩詞。堂後即五人墓塚,一字橫列,圍以條石,作長方形,東西長16. 87米,南北寬6米,高1.35米。正面嵌五人名碑。 五人墓原已荒蕪不堪,經兩次修葺始成現狀。1956年第一次整修,加砌墓塚護壁,修享堂,構圍牆,植松柏。1966年起又遭破壞。1981年市文管會再次整修,井拓展基地,移建飲馬橋附近一清代廳堂至此,名義風堂,井塔建長廊,植樹綠化。1982年5月起重新開放,供人瞻仰憑弔。住宿: 向沿山塘街西北走不遠,可以住在虎丘山莊,或者向火車站方向走,火車站附近有不少賓館
五人墓就在青山綠水橋邊上。五人墓裡有茶室,可以邊讀碑文邊喝茶。要知道,去墓地喝茶,也是蘇州人的一種時尚。
我要留言